不要再折騰香港了──論廖暉的治港路線(一)(自由撰稿人 施路) - 施路

不要再折騰香港了──論廖暉的治港路線(一)
(自由撰稿人 施路) - 施路

我是九七回歸後來香港定居的。與所有的大陸商人一樣,憧憬的是香港的繁榮穩定,自由和民主,司法高度獨立。十七年後的今天,香港已面目全非!
佔中和反佔中均打着爭「普選」的旗幟,各糾集上百萬市民公然對壘。香港社會已撕裂成佔中和反佔中兩派,連公務員、警察隊伍、律師團隊均不可避免,對峙的大型社會運動一觸即發。張德江帶領中央治港領導一眾高官,親臨深圳數日,盡見香港各政商界代表,美其名為:「為政制前途聽民意、商對策」,唯獨拒見代表港人民意超過50%的泛民政治代表;決定香港政制前途的中央代表和代表大多數港人意見的泛民議員之間毫無政治互信。本年度政府向立法會提出的大量議案,因部份議員的拉布被擱置。特首梁振英等高官在立法會被私人辱罵、攻擊,令立法會甚至無法正常舉行,多次流會,行政立法關係已近崩潰。從特區政府拒發電視牌照,到電台主持被炒、報章被抽廣告、網上媒體的結束,到近日黎智英的「黑金事件」,新聞已越來越成為政治的工具!新聞自由已受巨大傷害、學生和群眾運動越走向暴力化、警民衝突更加激烈,以前和平遊行的「港景」已不復存在。社會持續動盪,本土主義抬頭和擴大。從針對普通大陸客的「驅蝗」運動,到公開打出「港獨」旗幟,甚至衝擊軍營,本土主義已成一股政治勢力。社會不公、貧富懸殊進一步加劇、民怨沸騰、特區首長及政府民望低落──這就是回歸十七年後的香港!
這是誰的責任?當然是回歸後制訂香港政制方向的港澳辦的決策者!而廖暉以國家領導人身份,長期擔任該辦主任。所謂的中央治港政策,就是廖暉路線。廖近年雖已離開一線崗位,但長期擔任其秘書的張曉明,從主管政策的港澳辦副主任到中聯辦主任,推行的仍是廖暉路線,與其老闆一脈相承。
十七年來,廖所推行的就是擴大「愛國愛港力量」,實現以愛國者為主體、行政主導的治港目標。其核心,是在立法會擁有超過三分二的席位從而控制立法會;通過控制特首提委會決定特首人選,特首以行政主導凌駕於立法會和司法機關。
為實現此目標,最大限度地掌握選票,成了港澳辦和中聯辦首要的任務。香港政壇的兩個怪胎應勢而生:一是林立的社團,二是政治移民。為了爭取選民選票,在中聯辦及各省、市、縣、鄉學校及團體的發動下,在港成立數百個社團。甚至連村落、宗親、小學也有自己的組織。由內地龐大的政治、經濟資源來換取港人手中的選票,對選民進行政治強姦。長期的經營,形成了一個利益鏈條:中聯辦把大量的政治、經濟利益輸送給社團及社團領袖,社團或社團領袖則提供給其成員,換取其手中的選票。致選民在投票時,只認給予利益的社團的安排。
此外,中央政府利用單方審批單程證的權力,在每日150個赴港名額中留下60名,給予各涉港部門及公安、國安等特殊政治部門。即每年將有近兩萬名新政治移民來港定居。2004年至今,已有近20萬人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成為選民。這些政治移民,大多是大陸各部門的在職幹部或退休人員,長期不在香港生活,本身與香港政治無切身利益,只是根據上級指示而投票,上述途徑成了中聯辦控制選票的重要來源。應該說,這一政策和措施,經過十七年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愛國愛港」力量逐年壯大,議席逐年上升。
但是,卻衍生了兩個惡果:其一,主要建制派的議員,為了選票,並非以港人利益優先作為工作職責,而是對社團和控制各社團的中聯辦負責,所謂「聽阿爺」的。對港人的民生、政治權力漠不關心,在投票取態上,與代表既得利益者的功能組別議員沆瀣一氣,不思進取和改革,成為「保皇派」,放棄了監督政府的權力;其二,漠視泛民主派的地位和影響。十七年來,因為自信「愛國愛港」力量可發展致控制立法會的三分二席位、可控制提委會50%的席位,長期對泛民採取邊緣政策。不合作、不談判、不溝通。視之為「反對派」,推向對立面,迫使泛民主派走向極端,逢政府必反。票數不過就拉布,拉不過就發動港人走上街頭抗爭,或提出司法覆核尋求法院監督。致政府施政舉步維艱。同時,由於建制派議員只需「阿爺」及社團支持,無需作為,致泛民主派以維護港人利益為題佔據道德高位,使其出師有名。無論是拉布或否決政府方案或街頭抗爭,都有選民授權。其擁有的選票,雖經中央十七年的努力,仍長期保持在55%以上。陳方安生與葉劉淑儀的議員補選對決,超級區議會選舉泛民與建制派的對決,均證明了泛民支持者的穩定。
正是這兩個惡果,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上述香港亂象:社會撕裂、政治互信喪盡、立法行政關係崩潰、政府施政舉步維艱,各類社會矛盾加劇──香港已非驕傲的香港!
廖暉的治港路線還要推行下去嗎?
雖然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習近平主持港澳工作的05年,中央與部份泛民有了第一次溝通和談判(雖然帶有桌底交易成份),在今年中聯辦第一次願與全體泛民溝通,張德江又以人大委員長之身份公開承認,泛民中也有「愛國愛港」者,讓港人看到了對廖暉路線修正的希望。但是,中聯辦法律部的「各自表述」、拒絕梁國雄入境、張曉明的「個別約見」,足證是假溝通。白皮書的發表、張德江城下拒見泛民、中聯辦對泛民核心人物的妖魔化(「勾結外部勢力」、「黑金政治」),再次提醒我們:廖暉路線根深柢固!
不要再折騰香港了!希望中央開明領導人應該反思,真正愛港建制派政治家應該覺醒!

施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