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內房托市迎考驗

國策解碼:內房托市迎考驗

踏入8月,內地各地方政府的內房救市力度爭相加碼,一劑猛過一劑,已經超出之前市場預期的放鬆限購層次,而是直接干預市場。先有成都、包頭以財政補貼3%房貸,上周福建再推出「閩八條」,要求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二套房按揭,給予首套房優惠;昨日湖南省又推「湘五條」,表明會回購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有業界指,上述地方政府的行為如地產商上身,是在千方百計托市。土地財政是地方政府命脈,對樓市不可能見死不救。不過,地方政府所用手段越來越激烈,正反映樓市環境越趨惡劣。
值得留意的是,對於地方政府各師各法的救市手段,中央至今雖然沒有制止,但亦沒有任何表態支持。總理李克強今年人大報告表示對樓市「分類調控」,已經表明任由各地自行調控。
由今年4月起,內地城市已經陸續開始鬆綁樓市限購,但內地樓價和成交開始持續下跌。因此各地方政府近期的救市方案,均提出要再放鬆限貸。不過,限貸是銀監會管轄範圍,而中央目前仍無放閘迹象,反而人行最近報告一再強調要防範房地產風險。
地方政府突然齊發力,是為樓市傳統旺季「金九銀十」做準備,但在中央已經確定「去槓桿」大方向的情況下,恐難獲得信貸開閘。如果地方政府所有招數出盡,而未來數月樓市仍沒有起色,恐怕明年境況更加堪憂。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