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就是一種印象(資深傳媒工作者 吳志森) - 吳志森

政治就是一種印象
(資深傳媒工作者 吳志森) - 吳志森

壹傳媒高層電腦再次被入侵,資料被盜,竊賊以「壹傳媒股民」身份向傳媒散發電郵,集團主席黎智英向泛民政治捐獻的詳情曝光,成為主流報章的頭條新聞。
正常的文明民主社會,財團向政黨作政治捐獻,根本就是閒過立秋。人家有政黨法和政治獻金法,規定要將獻金來源攤在陽光之下,讓輿論和選民監督,政黨的取態與捐獻者的關係,是否構成官商勾結,會不會繼續投票支持,由選民定奪。
香港既沒有政黨法又無政治獻金法,政黨的資金來源沒有任何法例規定需要公佈。如果主流傳媒,指黎智英是泛民的最大金主,實行窮追猛打,請用相同標準,要求民建聯、新民黨、經民聯和自由黨公佈政治捐獻的詳情,誰是這些政黨的金主?請把所有細節公開交代清楚。
民建聯籌款晚會,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一張字畫投得上千萬,一夜之間,民建聯拍賣所得超過6,000萬元,遠遠超過黎智英幾年捐給泛民和各團體的總和。不要大驚小怪,6,000萬可能只是民建聯獲得政治捐獻的冰山一角,一天沒有政治獻金法,深不可測的捐獻大洞,永遠無法曝光。
根據目前的香港法律,捐獻給政黨毋須申報,但捐獻給候選人作為選舉經費,要嚴格按照選舉條例逐項向當局呈報,否則觸犯刑法。而立法會議員以個人名義收受利益,也要公開申報,違反規定,有可能被褫奪立法會議員資格。
這就是今天引起爭議關鍵。以個人名義收取黎智英政治捐獻的,包括公民黨梁家傑、工黨李卓人、社民連梁國雄。梁家傑承認代真普聯收取支票,因真普聯未開好銀行戶口,暫放在自己的個人戶口裏,還算說得過去。李卓人說捐獻用作社企資金,但社團註冊未批,因此暫放個人戶口,但時間竟長達九個月,直至事情曝光,才將大筆捐獻轉到工黨戶口,這種處理方法,如何說得過去?有聽眾來電說如果李卓人大吉利是有甚麼三長兩短,放在李卓人私人戶口的捐款,誰人能分辨得出,是李卓人的個人財產,還是政治捐款?梁國雄起初對捐款支吾其辭,傳媒一再追問,才承認是給他個人訟費之用。
無論是梁家傑、李卓人還是梁國雄,捐款雖以個人名義收取,但我相信他們應該不會中飽私囊,我亦相信他們的辯解非常接近事實,但坦白說,處理政黨的錢銀問題,他們只有業餘水平,與良好管治相距甚遠,北京擔心泛民政黨搞甚麼顏色革命,實在太看得起他們了。
從曝光的電郵中,還有三位泛民中人的名字,前議員陳淑莊,議員毛孟靜和涂謹申,他們都矢口否認收過黎智英的任何捐獻。但電郵卻有他們三人的名字,會不會是支票抬頭寫給政黨,但黎智英的心目中,是捐給個人,於是在賬目上記上個人名字?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釋疑。
這場風波,擺明是衝着佔中而來,目的是抹黑泛民形象,把他們從道德高地拉下來。被質疑的泛民議員,對政治風險毫無警覺,反應遲鈍,不當一回事,沒有迅速澄清止血,把損失控制在可承擔的範圍之內。
政治就是一種印象,當一般市民認為,凡政治人都是同一樣貨式,泛民保皇沒有根本分別,香港政治,就會繼續沉淪下去,永無翻身之日。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