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URA)由前身「土地發展公司」(LDC)成立至今,如將歷年的收入與支出加起來,只能說是自負盈虧,談不上有甚麼大盈餘,前土發公司重建荃灣七街、旺角麥花臣體育館,就拖延日久,耗費不菲,市建局接手之時,便曾有數十億元的累積虧損,要在特區政府推動下,打房屋協會的荷包,與房協合作發展了一些舊區,如今樓市有價,市建局財政「翻生」,但仍然未許過份樂觀,譬如最新的觀塘舊區重建流標,須重新招標,8月26日截標,下月才公佈結果,萬一再度流標的話,市建局的觀塘市中心重建大計,恐怕要拖上十年八載。
市區重建嘅最大困難係Replacement Cost愈來愈高,一個不小心計錯數,便要虧損收場,故此市建局與發展商重建嘅新樓如不「貴到無倫」,就要孭上蝕本風險,你話董事局邊度敢唱高調,理會黃英琦等同路人嘅冷語批評吖。產業測量師出任特首後,好多人以為佢係地產專家,會有妙計穩定樓市,增加供應,逼到中小住宅單位降價㖭,點知大謬不然,特首團隊諗出嚟嘅三D辣招,完全阻唔到樓價上升,康山居屋破700萬,沙田第一城594呎賣到578萬,山頂加列山道獨立屋創亞洲呎價紀錄,實用面積計(實呎)去到天文數字,逾17萬元一呎,折算番,擺過字紙籮都要俾九個三銀錢一日(只以年利率2%計)租金,問你驚未!
於是諗到,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皮格提)所講之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Capital),高過GDP增長,做成收入不公平(income inequality)。王于漸教授根據皮格提嘅數據資料,進一步指出,所謂高ROC,其實分拆開嚟睇,係因為「房屋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Housing Capital)太高所致,在八個發達國家,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非房屋資本(non-housing Capital)嘅回報率其實幾低吓,不足以造成收入不公平。換言之,絕大部份嘅inequality可以話係由房屋漲價、漲租所造成。王教授(8月6日南華早報)以香港為例子,指香港嘅房屋資本回報率比上述八個國家更高,冇樓人士注定財富落後,點解會搞成咁?咪因為土地供應不足,樓宇短缺囉,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對此問題同樣一籌莫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