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林大會】
【記者白琳報道】法律界捍衞司法獨立的戰幔,早於20年前揭開。1994年律師會理事李偉業是「抗爭先驅」,發動該會史上首個由會員發起的特別會員大會,反對終審法院草案限制外籍法官比例。那是法律界大奇蹟日,前往中環文華酒店會場投票的律師人數遠超預期,在酒店門外「打蛇餅」。李偉業籲年輕律師明天出席大會,向支持白皮書的會長林新強投不信任票,「𠵱家對方射緊12碼,當個波入咗龍門,大家唔好後悔」。
反對限制外籍法官比例
李偉業形容律師會理事會多年來都是小圈子,「難聽啲講係黑箱作業」,外人難以入局。他獲前輩提拔,1994年以38歲之齡成為最年輕的理事。當年港英政府提出終院草案,規定終院本地及外籍法官比例為四比一,李偉業是理事會內唯一反對派,「我一個人對19個理事,開會拍晒枱咁滯,我預咗以後冇運行」。他提出交由會員投票定奪不果,遂發起特別會員大會,提出動議反對草案,「呢件事對香港司法獨立有重大影響,我覺得比例應該flexible。不過越多外國法官,大陸就越唔鍾意」。
指須改善授權票制度
當時全港有逾3,000名事務律師,律師會訂了文華酒店水仙廳作會場,最多只能坐200人,結果600多人出席。人龍在水晶燈下的樓梯打蛇餅至酒店外。李偉業深受感動,「文華未試過俾人咁圍法」。最終因會場不足容納眾多律師而流會,一個月後重賽,李還是敗給授權票,草案也在立法局通過。回望終院過去17年的判決,他慨嘆,若當初外籍法官比例上升,「好多判案結果會唔同」。
李偉業當年質疑理事會未經憲制及人權事務委員會充份討論就支持草案,保守派藉授權票壓倒開明派,與現在多麼相似,「授權票制度一日唔改善,20年後我78歲,歷史一樣會重演」。他認為白皮書是中央挑戰法律界的最後底線,法官當守門員,律師當後衞,業界本份是為香港守龍門,「律師做嘢唔係要控制結果,而係基於信念,做好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