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關注團體接連揭發政府部門評估盧吉道27號改建酒店項目時疏忽,於該大宅居住了13年的姚吉甫醫生亦批評,消防部門在救護評估上的粗疏。
姚吉甫昔日與年邁父母同住上址,本身又是醫生,深明上址對於救援的阻礙,故要求每一名家傭及司機學習急救,並保留大泳池作救火之用。
姚吉甫醫生與妻子及父母,於1999年至2012年於盧吉道27號大宅居住,他表示,盧吉道是行山勝地,人流甚多,周末平均每小時可逾1,000人,若遇上旅行團、步行籌款等則更擁擠。
由山頂廣場駕車來回大宅約1公里,但因彎多路窄,車輛通過時行人惟有走上石壆繞車而行,若遇上輪椅或嬰兒車更無法前行,故一家周末均不會駕車或索性不外出,平日亦要提早出門、延遲回家以避開人潮。曾有的士誤駛入盧吉道,需倒駛並避過行人始能駛往夏力道,竟花了四小時。
在如此交通不便的地方居住,姚吉甫只能做足準備,家傭及司機均要考獲急救證書。他指出,家庭成員尚熟知彼此身體狀況如長期病患,但是酒店不清楚亦不會為客人健康狀況設限,萬一客人病發需要召救護車,恐怕會有所延誤。其家中狼狗曾經遭箭豬所傷,他駕車將其送院,結果花了25分鐘始從大宅駛至山頂廣場。
新業主擬填平泳池
因消防車難以進入,姚吉甫當年一直保留長15米、深2米的泳池作救火之用,惟新業主計劃填平泳池多建兩幢別墅,日後救火只能從凌霄閣外的消防街井拖喉1公里救火。
姚吉甫質疑發展商申請改建酒店,「你一係無知,你諗到可唔可以當冇嘢?我最重要係保護家人,作為商業機構係咪可以諗下客人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