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旁觀到參與 「我要踏出呢一步」

由旁觀到參與 「我要踏出呢一步」

「放心,別怕。」葉仲謙在文章末段寫下這四個字,是勉勵自己,也是給未來者。他是在7月2日清晨6時才參與預演佔中,過程中曾經掙扎、膽怯,「仲未夠信心」;但見佔中者一個一個被抬走,恐怕撐不到早上8時,「我覺得要踏出呢一步」。中途插隊,由旁觀者變示威者,最終被捕。他的案件編號最後三個數字是511。

拘留長達12小時,阿謙記下了一場心理攻防戰。他說有些警員只管公事公辦,部份則已先入為主,認定示威者被煽動、受唆擺,然後軟硬兼施,「破冰」交談,表示理解他們的訴求,但不應做違法行動。他看見示威者漸漸由反抗、無力反抗到同化,甚至認為前線警員也是被迫聽命高層,「我想,就本末倒置了」。
他說示威者的情緒落差,其實就是一場小型統戰,「講得俗啲,就係一啖砂糖一啖屎」。他不認為警方與示威者必然是對立關係,但刻意淡化彼此矛盾,卻忘記這次和平靜坐被拘捕,即使合法也不合理,「至少,我們需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

相信人多聲音就夠大

在香港大學畢業後,阿謙任職理財顧問,以為可助人累積財富脫貧。但現實是所謂的投資工具根本幫不到基層市民,接觸越多,反思越深,「其實佢哋係咪冇救呢?社會政策會唔會幫到佢哋呢?」
2012年反國教令他下了決定,就在學民思潮成員宣佈絕食一刻,他身處公司,同事在講股市、談強積金,「我覺得自己好抽離,唔屬於呢度」。
今年初他轉職至慈善機構,並兼讀社工碩士課程,希望推動社會政策改善基層生活。他認為社工的使命跟公民抗命沒違背,「因為社工嘅出現,就係帶動被剝削嘅基層市民站出來,以唔同形式去同當權者爭取更多合理回應」。
阿謙也曾經懷疑佔中有沒有用,但相信只要人多,聲音就夠大。這次執筆撰文,便是寫下了一段機緣給未來者。
他說當日不少人也徘徊佔領與不佔之間,猶豫不決。當他看見馬路上的年輕人和長者都決心留守,到了最後關頭,他選擇踏出馬路,「每個普通人都可以行多一步,當佢哋行多一步,就會成為新嘅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