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審批 三分一人「肥佬」

資格審批 三分一人「肥佬」

【本報訊】「鏡檢」(即顯微鏡檢查)是病理學專科醫生其中一個專業,「睇片」能力反映其功力是否足夠。香港病理學專科學院副院長馬紹鈞表示,病理學診斷對病人十分重要,尤其判斷病人是否患癌。他強調該學院的專科資格審批過程嚴謹,每年平均約三分之一申請人「肥佬」,多數因睇片、解剖部份不合格,而不獲批病理學專科資格。

睇片解剖俱考功力

馬紹鈞指出,病理科醫生要診斷病人是否患癌並不容易,就讀醫科時所學的病理學知識只屬皮毛,踏入專科受訓才屬於專門訓練,他承認「睇片唔容易,係病理科醫生嘅專業」。其中患癌前期、腦癌,出現在肌肉或神經系統的癌症,都比較難診斷。要分辨細胞屬正常、發炎抑或變癌也有一定難度,故「好考功夫、功力」。除顯微鏡檢查外,免疫染色方法、分子病理測試,都是其他的診斷方法。
病理學專科分多個科目,包括組織病理、化學病理、血液學、微生物學、法醫、免疫學等。有關資格的審批,與其他專科資格一樣嚴謹。其中申請的受訓醫生須最少有6年的受訓時間,其間要有合資格的監督,審批過程有海外專家參與。組織病理為例,申請資格的醫生,受訓期間必須進行一定數目的解剖個案。
該學院每年平均有20至30人申請病理學的專科資格,其中約三分之一人不合格,考試共四個部份包括筆試、「睇片」分析、解剖及口試,以「睇片」最多人「肥佬」,其次為解剖。若連續兩次考核不合格,專科學院會要求重新審視有關醫生的訓練是否有問題,包括聯絡其直屬監督了解。
馬續稱,不便評論今次個案。他說:「如果醫生發現啲分析個案好難做診斷,都可以自發性請教其他人。」該學院在事件上可擔當監察角色,了解涉及醫生的持續進診情況,包括有否讀書進修,處理個案數目是否足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