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琦不滿意新亞書院桂林街原址由市建局及發展商改建為宏偉住宅,又話如果佢係新亞人,就唔想與新宅旁邊嘅花園拉上任何關係。
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睇完黃英琦篇文,立即致函黃女士,內云:
「有關保留新亞書院的舊址,雖經新亞師生校友的極力爭取,盼望予以保留,但所涉及的資金,非新亞人所能承擔,書院亦無多餘資金投放在這項龐大的計劃中。故新亞人只能退而思其次,懇求政府在原址附近設立『新亞書院紀念公園』,盼望以文字與圖片一一展現新亞書院在創校初期艱險奮鬥的歷程以及克(刻)苦的新亞精神。
隨着時代的變遷,深水埗桂林街的樓宇走向現代化,周遭環境與『新亞書院紀念公園』或顯得格格不入,亦非新亞人所願也!唯盼新亞精神不因時代及環境的改變,而變得消聲匿跡,而更希望利用每一渠道將這種奮鬥精神傳揚開去,讓新生一代能繼往開來,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重建桂林街醫局街一段,據左丁山以前索到少少資料,需要資金不菲,以十億元為單位,二十幾億少不了,幾年前曾有新亞校友要求保留原址,但錢從何來?故此嗰陣時黃院長就同市建局開會,要求重建後能有地方紀念新亞書院起源,原新亞書院內之舊物,如有倖存者,新亞已盡量申領取回(例如大門),現存放於新亞校史館,又請建築系學生拍攝咗舊址影帶,以作紀念。新亞書院紀念花園,據左丁山所知,在醫局街方向,約有千餘平方呎,會有余英時教授(桂林街學生)撰文,饒宗頤教授題字,以作紀念,他日或會成為深水埗區文化景觀。
黃英琦在佢嘅專欄認為「低收入社區重建項目應以平實為主,讓街坊都租得起,以改善生活……」黃女士都知道,市建局收樓賠償,係以同區七年樓齡房屋市價為基準,實際上執行起嚟,不同地區,必定有居民不願搬走或要求較高賠償,爭論一番,拖延兩三載係等閒事,再加上建築費高昂,總發展成本一定數以二三十億元計,如果你係市建局/發展商,你會起可以賣得一萬元一呎嘅樓還是五千蚊一呎嘅樓呀?當然係嶄新宏偉新樓,鋪雲石外牆嗰隻啦!此乃香港現實,除非市建局願意在市區收舊樓起居屋,蝕到破產先至算!
(按:星期日講美國錢見報後,有老友打電話嚟質詢:肥佬黎是否拿美國人的錢?左丁山唔會偷竊私隱資料作答,但與肥佬識咗咁耐,素知佢捐錢從不手軟,捐幾千萬喎,完全不傷脾胃,舉手之勞啫,點會攞美國佬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