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非伊波拉疫情失控,日前本港出現疑似病例,最終雖證實屬虛驚一場,卻揭露醫護防疫嚴重不足,有救護員及醫護處理患者時無穿上全副保護裝備,傳染病專家袁國勇強調,即使是疑似個案也應視作確診病例處理。各部門急應變,消防處救護車今起增設面罩及防水保護袍,處方正搶購無縫保護衣供救護使用,醫管局今召開應對伊波拉策略會議。
記者:佘錦雄 謝明明 溫文學
證實並非染上伊波拉病毒的尼日利亞男子,前日於尖沙嘴重慶大廈由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四小時後再轉送往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據閉路電視片段所見,有救護員未有戴上手套,即上前攙扶該男子上救護車;轉院期間醫護人員更沒有戴上面罩。
袁國勇:明顯有問題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疑似案例患者從疫區來港,應當作確診病人處理,「因為佢噴啲嘢出嚟你未驗過唔知(是否有病毒)」,應該做足個人保護裝備,方可去接觸病人,「(今次)好明顯有問題」。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事件雖屬虛驚一場,但正可作為演習,去測試防疫系統。
何栢良指伊波拉患者嘔吐物是主要傳播途徑之一,若接觸黏膜器官如眼即可傳播,處理懷疑或確診病人需要全副防護裝備,包括口罩、眼罩及面罩,以應付任何突發情況,「喺今次事件之後,我覺得應該認真檢討」。
醫管局回應指,該名32歲尼日利亞男病人仍在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隔離治療,現時情況穩定;在處理有關個案中,兩間醫院的醫護均按處理伊波拉個案控制措施,穿上包括面罩、防水衣、手套等防護裝備。
針對未來可能大規模爆發伊波拉病毒,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表示,今日會開會討論應變策略,改進現有處理疑似個案步驟,加強醫護人員對病毒的認知及培訓,亦會制訂有確診個案時的治療方法。他稱會向藥廠查詢,為未來可能購入新藥作準備。
消防擬採購無縫保護衣
據悉,消防處本周內向救護員發出處理伊波拉病人指引,該處999控制室會查問求助者相關病人近期有否去過爆發伊波拉的地區,及出現有伊波拉病徵。一旦疑似感染,控制室會通知救護員以便及早穿着全副保護衣。除發出指引外,消防處亦正積極採購可高度防禦伊波拉病毒的無縫保護衣。
消防處救護員會總幹事屈奇安表示,該會曾向處方反映要求加強前線救護員的防護裝備及指引。
屈奇安指現時救護員的保護衣不足以預防伊波拉病毒,「伊波拉係透過體液傳播,但𠵱家套保護衣只係針對沙士呢類透過空氣傳播嘅高度傳染性病毒,無防水同抗水功能,而且並非由頭到腳嘅無縫保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