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驅動 急煞易甩尾

前置驅動 急煞易甩尾

【本報訊】大埔新娘潭路昨凌晨的嚴重車禍肇事私家車,為三菱Lancer GTi型號,其一對前轆及一對後轆的胎紋不同,且後轆胎紋明顯磨蝕較嚴重。專家指只要胎紋深淺合乎法例,對行車安全影響不大,反而涉案車輛屬前置驅動,若以高速轉彎,若後轆胎紋較淺時,較易出現「前重後輕」情況,有跣胎甩尾危機。

轉彎前宜轉低波檔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稱,法例規定胎紋最少深1毫米,而前、後轆胎紋不同並無違法,但同軸兩邊車轆的胎紋則必須相同,正常情況下,胎紋深淺不同對行車安全並無大影響,反而涉案車輛屬前置驅動,重心在車頭,若轉彎時車速過高,司機急速煞車時,便有機會出現「前重後輕」的情況,再加上後轆胎紋較淺,甚至是光頭胎,便容易跣胎甩尾。
李耀培提醒駕駛前置驅動車輛的人士,除留意車速外,轉彎前不能只靠煞掣減速,同時要轉低波檔,由引擎平均控制全車減慢,減低失控風險。有「車壇教父」之稱的交通安全顧問呂米高指,胎紋深淺的最明顯分別是在天雨路滑期間,因為紋深排水力較強,天雨時減低跣胎風險,但如在乾地,胎紋影響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