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機場發展關注網絡、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及中大地理及管理資源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昨一同批評機管局,一直未有做好航班管理及未達新機場當初設計,令機場容量未能用盡,呼籲環諮會成員否決環評報告。
機場發展關注網絡再度批評機管局誇大興建第三跑道的必要性,發言人巫堃泰指機管局未有用盡雙跑道的飛機升降容量,「當初大綱係話明可以去到每小時86班,𠵱家就話做唔到」。
「空牆」阻向北航道
巫堃泰又指,92年大綱曾提出多條升降航道,但大部份向北進出航道都因解放軍「空牆」未能使用,「同大陸傾咗咁多年都未有共識,𠵱家話起完新跑道就一定迎刃而解,好明顯係空頭支票」。
林超英斥機管局多年來未做好本份,令國際地位不斷下降,如2號客運大樓是一個商場無停機位,北衞星客運廊未適合廣體客機使用,且要用接駁巴士載旅客,「搭巴士定搭飛機?」他又指,當年新機場大綱指出中場客運廊可建40個停機位,現時興建中的中場客運廊規模卻大縮水,「到底係邊個令機場客運處理能力容易飽和?」
林超英又提出,環評報告有要求項目倡議人要提出替代方案及項目的必要性,但他指報告僅小篇幅提到替代方案,認為已令報告「不合格」。
林又認為,現時太多航空公司使用窄體客機往返內地三、四線城市,佔用起降量之餘也令平均載客率下降,批評機管局近年推出新航點折扣優惠是本末倒置,因為香港應開拓更多國際城市符合其國際機場定位,而非成為內地城市航空樞紐,要求機管局停止優惠並向使用窄體客機的航空公司加價,催使他們多用廣體客機提升載客量。
機管局表示已在環評報告交代替代方案,認為三跑系統是最佳方案,又指不能以20年前的發展大綱作為「通書」,現時的雙跑道系統容量上限已獲民航處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