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氣蘊生動:迷魂香 - 葉蘊儀

【七筆思議】氣蘊生動:迷魂香 - 葉蘊儀

昨天難得有半天空閒的時間,我躺在沙發上回味喜歡的電影收藏。我選了《香水》,電影改編自德國小說作家徐四金(Patrick Suskind)1985年以香水為主題的懸疑驚慄小說。這是我第三次重溫,電影不算拍得頂級,故事描寫不及原著小說,但我對畫面視覺上的影像還是很有感受,可能是源於自己對香水的欣賞和愛好。這不是一篇電影評論,只是《香水》 觸碰了我想述說的一些事。
科學家Dr. Karl Kruselnicki說:人類有五種感覺──嗅覺、聽覺、視覺、味覺和觸覺。其中嗅覺非常特殊,跟其他感官完全不同。香水是氣味,刺激的正正的就是人類的嗅覺,橫跨了可觸與不可觸之間,其神奇之處早在遠古歷史中就被注意到。氣味有瞬間而且無形的力量,穿透我們的意識,觸動我們的想像。有時路過街頭,嗅到突然傳來的一種氣味,也能馬上喚回一些舊的經歷,種種細節與當時的心境,彷彿都歷歷在目。大家會否也有同感?氣味真的會透過鼻子,喚起我們的內在或似已遺忘的記憶。
大家沒發現的是,其實氣味已被運用,以迂迴隱晦的方式影響消費者。Dr. Kotler早於1973年便注意到氣味對消費者購買意欲具有重要的影響。但相關環境氣味的研究,則是近幾十年來才具體展開。根據Dr. Hirsch在1995年針對拉斯維加斯賭客所進行的調查發現,施用特定的情境香味,可以顯著地增加賭客的消費金額,例如較甜的氣味會令東方人激起較強烈的愉悅感。所以,若能適當操控環境氣味並針對不同顧客來設計,就會誘發出不同感覺,而且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消費者行為。

消費氣味吸引顧客

這令我想起了我們的香港,這幾年其實已有商戶開始採取了這種形式。記得一間由外國引入香港的手做糖果品牌,每次經過店外便嗅到一陣甜甜的香味,這氣味每次都帶我走進糖果店,就算不買糖果也會走到窗前,觀看店員做糖的過程。亦有一家我常去消費的本地品牌,由最初的小小服裝店,經過十年時間,現已變成一家有好幾間分店、同時亦已進軍中國大陸的著名服裝品牌。一直叫我困惑的,是自己不時就會想起那店,每次經過也要走進店內逛逛,現在終於明白了,就是他們店內所發出的氣味,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種香味,叫人就好像蜜蜂在遠遠嗅到花香一樣,很自然地便走了進去, 當然有時會被環境氣氛影響下,令自己出了一身血。當然我從沒考證過這個品牌是否有做過消費氣味的評估,這只是我個人想法。
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即使在相同的環境氛圍中,還是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回饋,所以,要選擇不同氣味,以令消費者產生一個無意識的、被吸引進入店內停留及購買的意慾,必須分析目標顧客的年齡層及生活形態等,若能適當操控環境氣味並針對不同顧客來設計,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消費者。說到這裏,大家是否要開始留意一下,不要被香味裏的情慾性、舒適性、清新性、穩重性的因素而影響大家的消費意慾?

【氣蘊生動】
撰文:葉蘊儀

九十年代歌影視三棲藝人,現為母親,2013年完成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課程,熱愛藝術工作,喜愛電影、旅遊及獨處,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

本欄逢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