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那句話不是舞台劇導演林奕華自己說的,而是他的編劇在場刊上所撰之文。她除了介紹自己那齣「恨嫁家族」中四個女兒和一個母親的角色都有她自己的影子並因深獲好評沾沾自喜之外,文末還說什麼總覺得香港人欠了林奕華……。先不論帶自傳體的(照她自己所說)舞台劇能有多吸引人?請問如何解讀最後這一句話?當晚看這齣三個鐘頭的戲,除了覺得林奕華太過不知剪裁敝帚自珍;明明兩個鐘頭的戲都可以拖拖拉拉到悶死人之外,還覺得香港的舞台劇的觀眾多麼寬厚仁慈……那晚還全院滿座呢,這麼有耐性的一群觀眾,多麼支持這位「藝術氣味十足的」導演,送票給我的那位,一口氣訂購了十張票還陪着看,可謂仁至義盡,而其他前後左右的何嘗不是真金白銀的出錢出力出時間,都是一些善長仁翁,還說什麼欠不欠,請問到底誰欠了誰?
其實無論做什麼,何不讓市場去決定;要人拍膊頭支持的事,不要說可一不可再,一次也很難為情吧。從我年輕時代到如今垂垂老矣,常見的是以藝術家作家詩人編劇自居的人士,總覺得全世界的人都辜負了他們不世出的才氣,總是際遇不好,凡夫俗子不懂欣賞賞識他們,一股無名怨氣沖天,滿腹牢騷、書空咄咄,其實這現實世界到底是誰欠了誰?在今天,我們只能說特區政府欠我們一人一票選特首,這麼簡單的事竟到今天還在死拗着玩花樣不肯兌現,尤其像我這樣走到人生的暮年還看不到香港美好的明天,其他的何足道哉。太自我中心又不知感恩的藝術家真令人不敢領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