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錢影響深遠 - 左丁山

美國錢影響深遠 - 左丁山

左丁山一代,睇「中國學生周報」長大,入大學後就睇「大學生活」、「盤古」,更有人自小睇「兒童樂園」,考中文時就買友聯活頁文選嘅古文閱讀(好似係兩毫子一篇),呢啲全部係「友聯」嘅直接間接業務,讀「香港文化眾聲道」(第一冊)(三聯有售),就知道最初全部由美國亞洲基金資助,但美國人出錢啫,並無干涉或指揮編務,辦事方面,友聯有何振亞、林友恆等及理事會主持,實際負責編務有余英時、奚會璋、古梅、孫述宇、陳特、陸慶珍(陸離)、張浚華等新亞校友主持,故此友聯與新亞人有密切關係。後來新亞開始「脫貧」,離開桂林街,得雅禮協會支持,在農圃道興建校舍,也是拿美國人的錢。據奚會璋大師兄在本書憶述,亞洲基金一位代表James Ivy,到福特基金會任職,力主資助新亞,因福特基金會不可捐錢予外國機構,故此因時制宜,透過雅禮協會「轉贈」建校基金。至於亞洲基金與CIA有無關係?奚先生話60年代佢地意外地睇到一篇報導,發現亞洲基金與CIA有關係,以後大家鬧得不開心,到咗1970年初,友聯全盛時期已過,旗下刊物也就陸續淡出市場,但「中國學生周報」培養出來嘅一班作者如劉天賜、李天命、羅卡、披圖氏、綠騎士等等等,美國錢資助香港文化教育機構十幾年,但發揮嘅影響力幾十年。
新亞離開桂林街後,原址破落,深水埗區亦老化得厲害,於是市建局幾年前向居民收回舊樓重建,今已落成,據黃英琦在佢嘅「am730」專欄(八月五日)講:「右轉到桂林街,迎面而來的是幾幢宏偉嶄新的住宅樓宇,還鋪了雲石外牆,在殘舊的唐樓圍繞下,這種『巴閉』顯得格格不入。記憶中,那是桂林街新亞書院的舊址。……新住宅大樓旁將有休憩空間,市建局決定把它命名為『新亞書院紀念』花園。可是,這種缺乏人文精神的重建與新亞的『艱險我奮進』精神價值背道而馳,叫『新亞書院紀念花園』合適嗎?……如果我是新亞人,我不會想將這種樓宇和旁邊的花園與新亞拉上任何關係。」黃英琦做灣仔區議會主席時,堅持原區風貌與市建局紮晒馬,估唔到佢行過桂林街又鬧市建局一輪,明日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