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對很多香港人來說還是很避忌,26歲的沙排女將吳天麗(Cat),有樣有身材有技術,3年前在肚皮紋了第一次後,一發不可收拾,今年1月更開舖當紋身師,4月為紀念第一次入選仁川亞運,在左腳上紋了香港區徽洋紫荊圖案,她說:「紋身是紀錄一些永遠不想忘記的事,有何不可?」
記者/攝影:徐嘉華
沙排女將Cat的紋身舖位於上環的唐樓,沒電梯,徒步上3樓也很考氣力,圍繞店名Studio 80s的船舵圖案出自Cat手筆,喻意4位合伙人都是80後的年輕人,每人投資數萬元,在500呎的工作間,為理想及目標打破框框。
記:記者 吳:吳天麗
記:何時開始喜歡紋身?比排球還要早嗎?
吳:對,我小時候已見過紋身,小學六年級去同學家玩,看到她的舅父全身都是紋身,我第一個反應是「嘩,好像畫般美呀!」初中路過街場看到打籃球的人的紋身,我向媽媽說:「紋身好靚呀!」所以紋身一直藏在我心裏面。
排球,初中時只是玩玩而已,中三因讀書差被踢出校,轉到荃灣一間中學後打多了點排球,曾參加丙組室內排球賽,沙排則要到會考後才開始,4年多前開始與黃婉媚(Mei)拍檔。
越被看扁越發奮
記:何時立志要做紋身師?與沙排有關嗎?
吳:有關,無論是紋身師還是沙排,我都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我身高僅得1米65,有位沙排教練曾對我說:「你沒有1米7,我不會教你的。」我是那種你越看扁我,我越發奮的人,我中學是女子足球及手球隊員,都是守龍,時常要猜測對方來球;打沙排後,最擅長故意扮打直線,其實我打斜線,令對手無法預料。
立志要做紋身師,是06至10年在新加坡讀設計學校,那3年多沒有打沙排,心情低落到像患抑鬱,那時看到電視有套叫《Miami Ink》的紋身特輯,談及紋身師及紋身背後的故事,很有意義;10年回港後,開始與Mei拍檔沙排,2011年到泰國比賽,我終於的起心肝紋了自己的名字,覺得這樣是「忠於自己」。很多朋友說,我到26歲才學做紋身師傅,起步比人遲,但我覺得年紀越大,越清楚自己的方向。
視紋身為終身事業
記:紋身師及沙排選手的技巧,那樣較易學,兩者有共通點嗎?
吳:兩樣都易學難精。我爸爸是柬埔寨人,小時候他時常畫畫給我,他隨便一兩筆就畫到老鼠,好神奇。他雖沒教我,但自細對畫畫就很有興趣,畫功對紋身師很有幫助;至於紋身技巧,我每到不同地方集訓或比賽,都會到當地的紋身店學藝,慢慢累積經驗。沙排與紋身一樣,要認真、專注、信心,沙排練來的手部力量,正好讓我有足夠腕力控制支紋身槍,而兩者的滿足感一樣大。
仁川亞運望入8強
記:你對紋身及沙排的憧憬?
吳:我視紋身為終身事業,而沙排,我想亞運後繼續打下去。紋身,神奇在可以將想紀錄的事紋在身上,永遠記住,令一個人隨時隨刻有個提醒。現在我早上練沙排,下午回家畫畫,晚上幫人紋身,生活很充實。本月16日會去美國集訓,希望與Mei在亞運至少打入8強,這是我倆由4年幾前開始憧憬的運動會,能在同一年當紋身師及入選亞運,沒有比這更開心了。
後記:愛的紋身
Cat的第一個紋身客,正是男友兼前游泳及水球代表鍾國樑,在右臂上紋了代表自己的一隻貓,是愛的印記,亦十分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