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絮語】
報道顯示,隱青這種現象在本地社會近年越來越普遍,至於他們閉關家中有多久則因人而異,有些幾個月,有些甚至長達數年,跟外界(甚至家人)完全沒有面對面的接觸。
不過,外間所發生的事,他們多半知道,因為透過網絡便可獲得資訊,所以雖然足不出戶,也一點無損對社會事物的認知,唯一沒法做到的是與友儕相聚。不出外的話,便無法工作,即使近年部份行業推行家居辦公,但見工面試仍需當事人出現才有機會獲聘。這群隱形人每天的生活除了吃、喝、睡外,就是躲在睡房中不停上網,有時甚至通宵達旦都這樣做。
多因校園欺凌引發
有人問:為甚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相信沒有肯定的答案。不過不少人表示,由於這群年輕人不用為生計操心,生活無憂,躲起來便躲起來,橫豎父母也不會強迫他們非工作不可。
不過,身為父母的對此感受如何則沒有資料可供參考。即使有學者嘗試進行調查,估計父母大抵也不願多說,因為不想受到標籤。
引發隱蔽,如屬少年一族,則多半因為校園欺凌,於是當事人經常曠課,最後決定輟學。幫助隱蔽青年需要花心思跟他們聯繫,既然隱青沉迷上網,方法之一是提供在線援助。透過網站、博客、短訊等向他們傳遞訊息和關心,讓當事人知道他們沒被忘記,希望藉此有助他們走出來,重新過正常生活。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