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王世襄 - 許禮平

記王世襄 - 許禮平

認識王老(世襄),是在八十年代中,其時王老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演講。記得開場不久,突傳來通知,八號風球剛剛懸掛,交通即將停頓,演講被迫腰斬,聽眾緊急撤退疏散,看得出王老一臉無奈。
王老以研究明式傢俬著稱,但於其他門類都深有研究,如飛鷹走狗、養蟈蟈、鬥蛐蛐兒之類都在所包括,而撰為專著。把舊日京華八旗子弟的玩意兒提升至人文層面。
王老早歲研究畫史畫論,也能畫。但王老傳世畫作極少,故知者亦稀。筆者有幸藏其早歲摹明人宋比玉(宋珏)之山水長卷。有次,知飯局時將與王老相見,遂撿出此畫赴會,王老展卷,很高興,他以為此畫卷曾經兵燹,當不存在了。惟當時飯局中人多嘴雜,故未請老人家重加題跋。也因筆者疏賴,也沒邀他人題跋,迄今此卷光頭禿尾,還是王老1939年呈送容希白丈時的原貌。
王老眼界高,對晚輩多善意提點。有一回是拿着嘉德書畫圖錄向王老請益,其中一件係其舅父金城水墨牡丹,墨韻極佳。老人家初不置可否,只說很像。隔天則特意來電說看到了此「牡丹」實物,甚佳,確是舅父真品。筆者遂加價競投,歸供寒齋寵錫。
香港回歸後不久,王老擬刊印其令堂金章女史之金魚百影圖卷,且信函往復,徵詢於筆者,故筆者時得赴京拜訪。出書前後王老常賜食,筆者竟無緣回請。原因王老是美食家,舌頭尖,要求高,所以飯局全由王老安排。有時菜式弄得不理想,王老喚師傅來調教。啟老(功)有一次實在忍不住而勸王老,咱們幾個老朋友聚聚,不是來聽你教訓師傅的。王老也從善如流,不再在餐敍時說師傅了。
老人家出身望族、官宦世家,所以王老舌尖和舌尖記憶這本來强項,但强項卻變成了痛苦的根源。但也造就了他「百彈齋主」的地位。
有一回王老賜書,夫人袁荃猷女史陪同筆者一起誦讀序言,復翻開其中一頁刊有夫人所作剪紙,謂此一小幅剪紙,包含了王老一生治學各個門類,逐點詳加說明,有板有眼,娓娓動聽。
有一回赴京,電王老,說明與陳醫生伉儷一起探訪,而另外一位醫生太太知道後,也要求一同去。入屋坐定不久,夫人跟筆者說:禮平,你說三人來訪,卻多了一位,沒好好準備,有所怠慢就不好啦。筆者承教,自此必先講清楚,嚴格執行。
但有一回實在沒辦法,再破戒一次。那是在其夫人仙逝後的一次約好探訪。筆者先提早半個鐘頭到某畫廊探望李小可兄伉儷,正巧楊老仁愷也到畫廊來,知道筆者要去王府,要求同行,筆者擬即打電話報告,而楊老止之,謂不要通傳,直接就去。幸好,場面上「無咎無譽」,阿彌陀佛﹗
隔了個多月,上京看望王老,問起夫人逝後煮飯會否不便,王老纔道出夫人原是大家閨秀,從前是不用也不許進廚房的,烹調之事,歷來統由王老擔任。
夫人還健在時,王老要趕許多書稿,把過去被剝奪荒廢的時間追回來,雖然當時一隻眼幾乎全瞎,另一隻眼也不大好,但仍夜以繼日趕稿。結果王老弄到進醫院。一聽病情,竟然是營養不良症。美食家怎麼可能營養不良呢,原來是為搶時間趕稿,乃多吃方便麵所致。
王老著述達三十多種。最為人所認識的是他的一冊《明式家具珍賞》(香港三聯1985)。其時海外古董家具正在流行,王老此著,正切實用。遂一版再版,還先後有各種文字譯本。台灣版則是筆者經手授權出版。但印製還是遜於香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