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徵稅解樓市困境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徵稅解樓市困境 - 李兆波

樓市再創新高,以二手市場的細單位為甚,一個建築面積400呎的小型單位,動輒要300萬至400萬元,超越了新一代市民的負擔能力。樓價高,市民惟有轉往輪候公屋,令公屋輪候冊與樓價一樣創新高。
政府不是沒有方法解決困境,而是在尋找土地方面處處碰壁,加上樓市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現時的雙辣招似乎未有令樓價逐步回落至較正常的水平,因為房地產的投資價值甚高,是不少人財富的來源,也是他們退休的保障。剛有報道指有官員參與自己擁有該區土地的規劃,正正顯示房地產的價值處處,由富豪至小市民,無不聞樓起舞,沒有物業的只有陪跑。
其實也不一定要市民人人擁有自己的物業,但至少要有瓦遮頭,惟現時似乎不是在這方向,或者是有心無力。要解決困境,惟有用稅務一途,可以考慮的有加重版的物業稅,擁有越多物業的數目,稅率便上升,這點與一些大學向各部門徵收的royalty一樣,有些大學向開辦自資碩士課程的學系徵收高達30多百分比的行政費用,餘下的只有60多百分比,可以說是無利可圖。
如果物業稅的邊際稅率同樣是高水平,會有一些單位流出市場,轉租為賣,代理不會沒有工作,而有需要的市民也會因為供應增加而有能力購買。
可惜這是幻想,因為作決策的人也要考慮退休的生活,本來官員有長俸已是很好的保障,但有些人的想法不止於此。高稅率令大多數人要離場,只餘下具實力的,但政府因要面對各種壓力而不加以考慮。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