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寵物是一生一世的承諾。
所以無論早前陳茵媺因為「怕囝囝吸入貓毛會哮喘」,還是「自己敏感食藥,餵不了人奶」,而把三隻愛貓交給朋友照顧,都被炮轟為不負責任找藉口。
究竟養寵物會否影響BB健康?前新聞主播繆美詩就大聲呼籲各位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一個新生命,而放棄另一個生命。」家長們也毋須擔心貓毛狗毛會影響孩子健康,因為處理得宜,情況其實剛好相反。
記者:歐陽曉思
攝影:劉永發
今天來到Rachel的家,兩頭拉布拉多犬多多和Willy即跑出來相迎。拍照時兩隻狗在繆美詩3歲女兒芷晴(Chaley)和歲半女兒芷朗(Lois)之間繞來繞去親親舔舔。兩年前,家裏還有三隻貓貓滋滋、BeBe和毛毛,一家八口很熱鬧。「有朋友問我會否為了兩個女兒,將寵物送給人;又問我為了養狗而住得偏遠,會否很辛苦,我卻認為這都是值得的。因為無論有沒有小朋友,養寵物都是一種基本的愛心和畢生的責任。」Rachel說。
很多父母擔心狗毛、貓毛會導致鼻敏感。Rachel看過很多研究,都指出致敏原並非貓毛或狗毛,而是寵物體內一種蛋白質,一般可經牠們的口水、皮屑等誘發敏感,但情況並不普遍:「還好我們全家也沒有敏感問題,也沒有潔癖,覺得地上有貓毛很正常,正如我們不也會掉頭髮嗎?就算女兒抓到一些貓毛狗毛,洗手便可以了,毋須大驚小怪!」相反小朋友自細跟小動物長大,還有機會減低吸入致敏原引起的敏感反應,抵抗力反而更強。而且跟寵物相處,可增進小朋友的愛心和責任心,相得益彰。
Rachel從小與寵物一起長大,明白有小動物相伴成長,能豐富生命。像大女兒Chaley一歲多的時候,為了訓練她的責任心,Rachel每天讓她餵貓貓吃飯,教她無論那天有多忙,有多麼不願意,也要餵貓貓,所以囡囡跟貓貓滋滋感情深厚。小時候的Chaley也從不怕身形比她龐大的狗狗多多跟Willy,還經常抱牠們,但當妹妹出世後,卻忽然對兩頭大狗感到恐懼。Willy也好像感受到Chaley疏遠牠而悶悶不樂,Rachel兩夫婦讓Chaley回看昔日跟狗狗的親密相片,讓Chaley明白,狗狗也有感情,也會想念她,人狗關係慢慢回復以前模樣。
用Skype道別
然而,三隻年齡分別16至18歲的貓貓去年相繼離世。在滋滋病重時,Rachel已開始解釋給Chaley知貓貓身體不適,可能會離她而去,「滋滋在醫院臨終時,讓Chaley跟牠在Skype上道別。那個情景很傷感,一家人哭了很多個晚上。」Rachel談及當日貓兒道別,仍深感不捨,但認為這也是教導女兒生命循環不息的好機會。
專家:回憶冊悼念寵物離世
寵物的離世帶給人類無比傷痛,而小朋友對死亡的概念非常模糊,父母最好能在寵物卧病的時候,讓孩子多與寵物相處,告訴他們寵物不久將要離開,要孩子好好珍惜跟寵物餘下的日子;如果是突然離世,父母更要小心安撫孩子情緒。臨床心理學家鄧詩琪博士建議,父母可與孩子一起製作回憶冊,以相片回憶與寵物生活的小故事,或燃點一支蠟燭為寵物送上最後祝福。若發現孩子長時間未能平復,寢食不安並影響學業,便要尋求專家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