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拖延五年的市區重建局中環街市活化項目,因圖則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指引而遲遲未獲屋宇署批准,直至近日終獲開綠燈。據了解,項目圖則不需作出太大改動,預料署方日內就會批准通過圖則,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有份在背後促成其事。不過,建築工程成本在過去五年狂升四成,市建局已表明5億元發展預算勢必超支,料最少超支2億元。
記者:譚靜雯
逾70年歷史的中環街市現為三級歷史建築,2009年由市建局宣佈活化為「城中綠洲」,敲定本地建築師吳永順的「飄浮綠洲」為設計方案,除原汁原味保留中環街市具特色的外牆、橫向窗戶、水磨石大樓梯外,也會在原建築上增設一個半透明的「漂浮空間」。
可是項目之後拖延了五年仍未能動工,除因為《中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於2011年遭發展商司法覆核而受阻外,市建局向屋宇署提交的活化圖則,又因為加建的漂浮空間入則時被視作新建築,未能符合2011年落實的可持續發展指引規定樓宇每隔60米要預留通透空間,導致遲遲未能通過審批。
建築師斥屋署官僚僵化
不過,中環街市的活化圖則近日終獲屋宇署同意,日內將獲審批通過,消息人士透露:「設計冇乜點改到,同屋宇署達致咗共識,呢幾日應該會獲批。」據了解,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有出手相助,令項目可施工。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言人強調,審批是按程序進行,至於司長有否與部門「溝通過」,發言人就表示:「呢個唔話得你知。」
保育工作拖延多時,有份設計活化中環街市項目的建築師吳永順表示,項目一直緩慢進行,又面對不少阻礙,如《中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遭司法覆核等。他批評屋宇署審批圖則的僵化官僚制度,令項目寸步難行。項目漸露曙光,但他認為未來仍有不少挑戰,「越遲造價就越貴,市建局又話財困,做得幾多得幾多,未來只能見步行步」。
市建局去年曾指出,中環街市項目首期工程將於2017至18年度完成,整個工程要2019至20年度才竣工,但吳永順估計,如項目一切順利,首期工程都要延遲一年。市建局09年宣佈將斥資5億元進行保育,測量師學會前會長賴旭輝表示,由09年至今,本港建築工程費已急升38%,當中以工人薪金及材料等升幅為主。
市建局發言人稱,中環街市的圖則已交由屋宇署審批,待圖則獲批後,將與政府商討街市內空間分配及補地價等問題,又指近年建築工程價格上升,相信09年預計5億元的工程造價勢必不敷應用,但確實造價有待招標工程後才能確認。屋宇署以保密責任為由拒透露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