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常開建築師望拆走圍欄

門常開建築師望拆走圍欄

【本報訊】自稱「門常開」的政府總部加建圍欄阻礙公眾進入,門常開的設計者、建築大師嚴迅奇打破沉默,坦言對作品變了「門常關」感到失望,「倘若有任何情況導致大家不方便出入,那不管是甚麼建築物,作為建築師的一定感到失望」。他期望有朝一日能拆走圍欄。
「門常開」建築師嚴迅奇接受《明報》訪問時首度開腔談論政總加建圍欄,表示作為一個建築師,對作品被人戲稱為「門常關」難免感到些少失望,「建築師總希望人們可在空間裏自由出入」。他表示理解政府有保安考慮,但期望日後若情況改善,能拆走圍欄,「加不加圍欄,這要視時勢而定。但今天加了圍欄,是否等同十年後仍存在?這其實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的」。
參與項目的另一位建築師鄺啟聰認為,建築物有着自己獨立生命,需與公眾互動,「雖然政府是政總的業主,但公民廣場是屬於大家的。公民廣場採取怎樣的措施,會蛻變成怎樣的空間,皆受市民與政府間的互動所影響」。
他說形狀如同一道打開大門的「門常開」,象徵着一個通達開明的政府,並有更深層次的含意,象徵一個開放、共享、共融的社會:「我們希望宣揚香港的包容及開放精神。」
另外,8名泛民立法會議員包括涂謹申、毛孟靜、馮檢基、單仲偕、張超雄、梁繼昌、梁家傑及莫乃光,昨日約見行政署,反對公民廣場上月起被鐵欄重重包圍,限制公眾進入。

行政署:內部事務毋須諮詢

涂謹申會後指,公民廣場落成兩年來,八、九成示威請願都是和平進行,現時把示威人士推出行人路,令市民無法再接近政總請願。他引述行政署指,是「政府集體決定」建欄,決定屬保安內部事務,對外影響不大,毋須諮詢,加上動用經費不多,故可避開立法會審批程序。但涂反駁指電梯停止使用也會出通告,封閉公民廣場的決定應該預先公開。
毛孟靜引述行政署表示,「門常開只是設計概念」,並非公共空間,她對行政署的說法表示遺憾,把原來的公民廣場納入為私人用地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