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牛仔》音樂劇框裏框外向王司馬致敬

原創《牛仔》音樂劇
框裏框外向王司馬致敬

七、八十年代,已故本土畫家王司馬為港人帶來經典漫畫——《牛仔》。純真圓臉小男孩的故事融化不少人心,可惜「牛仔式」親情、友情、社會情和時代價值觀漸漸為現代人所淡忘。基於一個小念頭,「兒歌之父」韋然,決定創作以《牛仔》和王司馬生平往事為藍本的雙線發展大型音樂劇,向這位本土大師、這個溫馨年代致敬。大家記得可愛的牛仔,但面對它的作者可能有點陌生。然而盡責的王司馬不想報紙「開天窗」令讀者失望,三十多年前在骨癌煎熬下仍堅持天天交稿,病榻中動筆為艱仍逗大家笑,畫到吐出最後一口氣。這種久違了的香港精神,不陌生吧?
記者: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鄭天儀

韋然近年不斷反問自己,「香港是否已沒有經典?」這促使他找尋答案,並與身為導演的香港兒童音樂劇團藝術總監胡寶秀一拍即合,促成這齣經典漫畫音樂劇的誕生。談到音樂劇《飛行棋》的創作動機,胡寶秀指去年是《牛仔》作者王司馬逝世三十周年,當時在澳門有個手稿回顧展,認識了該展策劃人之一的韋然,二人談到香港怎麼不去紀念這位大師?於是閃出了在港辦《牛仔》音樂劇的想法。她說:「不但回顧,更讓新一代認識這本土經典漫畫,傳承當中的精神。」令演出信念更堅定的,是在她向劇團內的「八十後」提起這想法時,竟發現他們大多根本不認識《牛仔》,令她不忍看到兒時的經典變得離地兼褪色。

王司馬,原名黃永興,1940年生於澳門。

音樂劇名 源自兒子遊埠夢

《飛行棋》是原創故事,內容描述現實中王司馬與兒子的父子情和朋友間的兄弟情,再引用部份改編自《牛仔》漫畫的情節,虛實互融。編劇韋然本身認識王司馬一家,故以最真實的王司馬生平故事,加上漫畫元素和原創音樂,創作出嶄新舞台表演形式。
取名《飛行棋》,原來也是個王司馬動人親子故事。韋然透露:「當年王司馬努力儲錢,想帶兒子到美國迪士尼樂園。他曾自製特別版飛行棋送給兒子,而棋子的終點站正是迪士尼,可惜未能圓願。」回想當年人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奮鬥為孩子圓遊埠夢,當畫師的王司馬同樣手停口停,這是上一輩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劇中的小演員擲了多次骰,也未能成功起飛便想放棄,但劇中的王司馬卻鼓勵他多試幾次,一定能起飛,而且每個人都能達到終點,分別是早或遲,飛行棋蘊藏大道理。」

《飛行棋》是香港兒童音樂劇團「香港有寶系列」首部作品,由胡寶秀(左)擔任導演與韋然擔任編劇。

排排坐看似平淡生活細節,正是《牛仔》的靈感。

100位小朋友載歌載舞表達昔日童玩及王司馬年代的童年生活。

死黨之情 搬董培新上舞台

首次把本地經典漫畫《牛仔》搬上舞台,更是近年難得以粵語創作的大型音樂劇,胡寶秀認為意義重大,也老少咸宜。「裏面總有一個你爸爸的故事。」除了漫畫的親子橋段,最特別的是加插了王司馬與身邊兩位死黨共同奮鬥的真人真事,包括繪金庸作品國畫而畫出了一個派系的董培新和為搵食當上編輯、但一直堅持畫畫、最終開設了自己畫廊的畫家楊維邦。他們與王司馬情同手足,而他們的真人真事也融入了劇中,講的是中年男子追夢傳奇和面對理想抉擇時的心態。當然也加插了王司馬的生平逸事,包括作為好好先生的他與家人的相處和他如何「荼毒」董培新愛上古典音樂。

厚着面皮 交得一輩子好友

能寫出幾個人的生命點滴,皆因韋然與王司馬稔熟,他們相知相交過程也有趣。「那些年,每天打開報紙,總是要先看契爺與牛仔的漫畫。我和王司馬、契爺和牛仔早已成為了精神上的朋友。」七十年代,韋然應邀編寫《廣東歌謠選》,輯錄四十四首包括搖籃曲、四時兒歌等廣東方言歌集。「我熟不拘禮,跑上《明報》報館,邀請素未謀面的王司馬為我畫插圖,他居然一口答應,我便坐到他的寫字枱旁等着。他處理案頭事務期間有空檔便畫一張,然後又再處理事務,休息時又畫一張。」
自謔當時又怕醜又漏口的韋然憶述,他們由一分鐘的朋友開始建立友誼,不時以音樂為共通語言。結果,王司馬的舉手之勞,成就了韋然一生最愜意收藏,二人打破年齡隔膜,成了真正好朋友。韋然當年到英國念書,王司馬更親自把他自資出版的《牛仔》漫畫集連簽名送上他家,令他感動不已。可惜,一九八三年四十三歲的王司馬便英年早逝,留下遺孀與三位兒子。「想不到三十年後,我動筆寫了王司馬與《牛仔》音樂劇和歌詞,來紀念我們的友誼。」

音樂劇還加插了王司馬及好友董培新和楊維邦三人追夢的真人真事。

整個音樂劇的歌曲和編曲都是本地原創。

年輕一輩或許能從這齣原創劇,得悉上一代的《牛仔》精神。

70年代韋然應邀編寫歌謠集,冒昧請王司馬畫插圖而結成好友,並得到對方送上自資出版《牛仔》漫畫珍藏。

《飛行棋》

日期:8月8至10日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280、$220、$160
查詢:2566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