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應有的樣子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中國人應有的樣子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最近在電視看到美國舊片《The Replacement Killers》,港譯《血仍未冷》,男主角是周潤發,女是Mira Sorvino。故事不必講了,總之是舊金山有華裔黑幫販賣人口,周潤發奉命到唐人街辦案,跟「壞人」槍戰時得金髮美女Mira拔「槍」相助,一一解決了「匪幫」。
警匪大戰看多了,對銀幕上恩怨情仇的反應也變得麻木。但這片子男女演員的組合卻引起我對美國電影處理種族問題的一些「反思」。銀幕上的男角英俊,女的漂亮,怎麼兩人的關係連嘴也不親一下就草草收場,太不Hollywood了。
黃運特(Yunte Huang)的暢銷書《Charlie Chan: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Honorable Detective and His Rendezvous with American History》最近有劉大先的中譯本,書名《陳查理傳奇:一個中國偵探在美國》,中文大學出版。此書第二十六章用了不少篇幅記述早期美華電影工作者黃柳霜的辛酸故事。Anna May Wong 1905年生於洛杉磯唐人街,是一個廣東洗衣店女兒。她主演過的片子早成歷史記憶,但從她的排名可與當紅「艷星」Marlene Dietrich平起平坐這件事看來,她在荷里活的製片人心中應有相當的地位。多才多藝的德國哲學家和文評家Walter Benjamin在柏林的一個聚會上只跟她匆匆一面就給她迷住了,把她形容為“like the specks in a bowl of tea that unfold into blossoms replete with moon and devoid of scent.” 劉大先中譯為:「一碗茶中的細葉,盛放如夏,清淡無香」。
1935年美高梅製片公司要把諾貝爾獎得主賽珍珠的小說《大地》搬上銀幕。其時黃柳霜的名氣正值巔𥧌,照理說由她扮演女主角「阿蘭」,應合乎天理人情。教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土生土長的「美華」居然名落孫山,因為在製片人眼中She is “too Asian”,太像亞洲人了。最後阿蘭一角由奧地利「白人」女演員Luise Rainer擔任。男角王龍則由美國「白人」演員Paul Muni扮演。荷里活片場本有不少亞裔演員可以擔任《大地》其他角色,但在製片人心中他們的形象不吻合「中國人應有的樣子」(“what Chinese people looked like”)。結果只好派他們在片中跑龍套,幫助營造氣氛。
1920年美國電影製片人和發行人成立了協會(MPPDA),請來William Hays當主席,制訂了一套「自我審查法案」,對內容涉及「性」、「暴力」、「宗教」和「種族」的主題諸多限制。最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是有關異族戀愛和通婚故事的描寫。受了這些禁忌的束縛,黃柳霜能演的只是類同丫環的角色,不是受虐,就是受騙,最後總以悲劇收場。難怪她近乎自嘲的說:「我常常死去。淒涼地死去似乎是我能演的最好的戲。」
周潤發在《血仍未冷》之不能跟洋妞有一段情,是因為電影公司要「自律」。如不「自律」,恐怕會引起仍是白人主導的美國清教徒社會的杯葛,影響票房收入。因為「有色人種」跟白人「苟合」得負上"miscegenation"的罪名。此事說來話長,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