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言論自由收緊重創微信

國策解碼:言論自由收緊重創微信

國信辦突然推出「微信十條」整治內地即時通訊,其中三招最辣:實名制、禁未批准的公共賬號發時政新聞,以及要求保存用家的使用記錄。其中後兩招,是之前推行微博實名制時沒有的新招數,意味當局對言論自由進一步收緊。觀乎之前微博實名制的實施經驗,相信騰訊(700)的微信用戶並不會因此而減少,但其餘辣招將大幅減少微信用戶的活躍度和參與感,對互聯網經濟的殺傷力和惡果將逐步體現。
內地曾在2011年12月推出微博實名制,但至翌年3月,才要求網站全面驗證,程序亦非常寬鬆,用戶只需自行上載身份資料,網站很少進行查核,相信日後當局亦會給予足夠彈性,寬鬆實施微信實名制。2012年3月,新浪微博用戶規模為3.24億,到翌年3月增長到5.4億,增幅超過六成,足證實名制並不會影響用戶數目。
不過,這些只是「面數」,實名制的存在本身,已經增加用戶心理負擔,不敢輕易發言。有調查發現,2012年二季度之後,新浪微博的用戶活躍度大跌,至今有約3億微博賬戶是空號,而只有5%用戶會發佈新內容。與此同時,不需實名登記的即時通訊系統就乘勢崛起,不少網民的言論陣地由微博轉移到微信。微信要求實名、對時政新聞作出更多限制、並為當局保留可「秋後算賬」的證據,必然會對用戶的吸引力大減,整個增長空間將大受限制。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