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近期針對外資的行動越趨密集,從之前的打擊跨國藥企商業賄賂、上海福喜食品事件、針對進口車和微軟的反壟斷調查、到最新的以安全理由停購蘋果產品,上述事件背後均有一個相同特徵:都是當局刻意借捉住外企的某些痛腳,然後大肆發揮。有論者憂慮,這意味內地經濟民族主義抬頭,意圖「扶國滅洋」。不過,觀乎習李班子至今的執政路線,絕非搞民族經濟主義,相信只是向外資立威,借機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
過去一年,中央對捉痛腳的外企處理嚴厲。涉商業賄賂的歐資藥廠多名高層被判入獄;上海福喜生產臭肉,6名高管已被刑事拘留;面臨反壟斷調查的微軟和高通據聞將被判以十億美元計罰款,針對美資科網企業的封殺更層出不窮。中央在同一時間處處出擊,到處點火,在經濟上並不合理,政策上能達到威震四方效果。
習李上台後,在內政反腐方面令人印象深刻。在外交外貿方面,亦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對過往外企在內地的超然地位難以再容忍。當局對這些外企立下馬威之後,相信之後會順勢推出更多規範外資行為的規定,中央目前打外企只會帶來短暫衝擊。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