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探靈Apps手機測鬼

鬼節探靈Apps手機測鬼

農曆七月亦叫做「鬼月」,小時候,每逢見到燒街衣,阿媽總是叫我:「別看、別亂說話。」但今時今日,禁忌像被遺忘了,甚至有一群愛探靈的人士,喜歡自己嚇自己。新城電台《恐怖熱線》主持人楊穎妍(Icy)就是其中之一;她透過手機App來觀看靈異世界,帶出另一番體會:「科學探靈,可信性較高,不過手機App只代表設計師的意念,當玩好了。」
記者:陳國輝
攝影:陳永威

現為香港靈異學會幹事的Icy,既無一對陰陽眼,亦沒親身撞過鬼,她口中的鬼故事,皆由身邊的老街坊、好朋友聽來。「其實我慶幸自己未曾碰過,因為自己很細膽,但又愛聽鬼故事,所以不時參與探靈活動。」Icy曾遠赴溫哥華進行探靈,亦到訪過被指「好猛」的新界北鎖羅盤、灣仔紅屋以及大埔的常寂園,是名副其實的探鬼敢死隊。

高街測試 陰魂欠奉

這次跟Icy探靈,我們揀選她最熟悉的西營盤高街鬼屋(現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並採用近期流行的兩款手機Apps,亦即「Ghost Observer」及「觸鬼」作為探靈工具,測試真確性。「我小時候住在附近,以前聽過好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最經典莫過於在晚上會聽到由高街鬼屋傳出慘叫聲,又有傳對面的聖佐治五世公園,晚上經常有群白濛濛的小朋友在玩耍,不過最心寒的,是有人曾見過一位老伯在榕樹上吊頸。「傳聞是日軍殺了這名老伯,然後將屍骸掛在樹上,陰魂不散。」
Icy透過手機App,並在這些傳聞最猛的地點進行探靈,她說:「Ghost Observer就好似測鬼雷達,你可從地圖上知道靈體的位置,最誇張是鬼的類型、年紀,連語言都可繙譯,實在可笑;至於另一款App觸鬼,則提供各類型靈體給你下載,配上驚慄的音樂,真的可以自己嚇自己!」雖然Ghost Observer的雷達聲稱現場有靈體存在,但我們看清四周卻乜鬼都沒有,Icy笑說兩款Apps只可作娛樂用途,與朋友玩玩氣氛不錯,但作為探靈工具就稍嫌呃鬼了。

Ghost Observer
透過雷達和箭嘴,移動手機來尋找靈體,最搞笑是你可以將鬼話連篇繙譯成文,以便大家交流。

支援:iOS 7/Android 3.2或以上
費用:免費

不論在榕樹或任何位置開啟Ghost Observer,手機都說偵測到靈體,但現場卻乜鬼都無。

除了有雷達說出靈體位置,就連靈體的年齡是幾多歲都知道,還可以開啟拍照功能將這一幕拍下來,告訴其他人你撞鬼。

免費靈幻程式

觸鬼
除了有《怪談》的梁思浩同你講鬼古,還可下載各式各樣的孤魂野鬼,隨時從手機呼喚出來嚇自己。

支援:iOS 6/Android 2.3.3或以上
費用:免費

香港十八區鬼古
流傳已久的荃灣猛鬼差館、嘉利大廈靈異事件,以及銅鑼灣狐仙等嚇人傳聞,內存超過30個鬼故事。

支援:Android 2.2或以上
費用:免費

Ghost Prank Call
自行設定時間掣,然後當電話響起,你接通後會聽到一把微弱聲線在跟你說話,小心嚇親自己。

支援:Android 2.1或以上
費用:免費

Icy:熱能探測或有用

近年,有不少荷李活電影以不同攝錄器材,如CCTV、攝錄機等作為探靈工具,比較多人認識則有夜視鏡。但Icy認為,電影橋段多以取悅觀眾為主,畫面和內容也過份誇張,她個人並不相信;反而她認為熱能感應器或能用作探靈:「因為人和靈界的溫度有別,如你發現一個人的溫度與常人相差太遠,便要注意了。」

不少電影橋段中,夜視鏡被視為探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