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所謂「壹傳媒散戶」向傳媒爆料,指控泛民多名前任及現任立法會議員收受黎智英政治捐獻,部份當事人卻拒絕承認或交代不清不楚,引發政治道德危機,經已禍及蓄勢待發的佔中行動。
政治捐獻完全沒有問題,但危機處理不當,卻肯定予人口實,損害公眾支持民主的信心,徒令親者痛、仇者快,而泛民失去道德光環,對推動民主運動尤其是當前如箭在弦的佔中行動,肯定事倍功半,不能不說是一種挫敗。
誠實永遠是最佳的策略,泛民要為危機止血,並無他法,只有和盤托出所有事實真相,清楚交代一切政治捐獻(包括黎智英以外的捐獻)細節,否則再被人家抖出黑材料,定必政治死亡。
幸好佔中行動的道德力量核心已轉移到赤子丹心、無畏無懼的青年學生身上,民主運動未來成敗,要靠我們下一代的努力和奮鬥了。
不過,已被中共統戰河蟹的主流傳媒卻不能洗脫政治報效的嫌疑,因為它們的而且確雙重標準,對於耗資數以千萬元計的反佔中行動,包括現時聲稱人數已超逾百萬的反佔中簽名行動和行將在八月十七日舉行的所謂反佔中和平大遊行,主流傳媒卻從未要求召集人周融清楚交代反佔中行動的資金來源和具體支出情況。
周融個人和其他人士及有關單位有否收取酬勞?所有報章和電視廣告支出及製作費用由甚麼公司承包,又與周融及反佔中行動的骨幹人物有沒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反佔中簽名行動聲稱有近千的街檔,以每個檔口平均有四至五人工作,人數高達數千人。他們全都是義工嗎?沒有受薪的工作人員?薪酬若干?連同開檔物資、宣傳橫額海報及茶水飯盒供應,每個檔口開支多少?簽名期限長達一個月,以每個檔口保守估計平均每日開支一千元計,一千個檔口做三十日,開支可以高達三千萬元。錢從何來?周融一眾人士不是有責任向公眾清楚交代嗎?
當然,周融並非立法會議員,又不是公職人士,不會受到選舉條例或議員個人利益申報條例規限,必須申報利益,但如果佔中行動是個政治運動,反佔中行動必然同樣也是政治運動。佔中行動的經費來自公眾捐獻,一直有清楚交代。今次黎智英政治捐獻中有指向佔中行動捐出三百五十萬元,陳健民已清楚解釋並無收過黎智英的捐款,只是黎智英自己支持電子公投,自行斥資為運動宣傳,製造聲勢而已。反佔中行動一直東施效顰,佔中做甚麼,反佔中便做甚麼,亦步亦趨。何以在交代收入和開支方面,又不與佔中行動看齊呢?
我們當然明白,反佔中行動得到建制派廣泛支持,參加的商會和財團財雄勢大,一定不虞資金。但正因如此,公眾更有興趣知道具體的捐獻情況,以便知所依歸。最重要的是,反佔中其實是一盤營業額達億元的大生意,「沉默的大多數」支持反佔中之餘,更有興趣分一杯羹,寓牟利於政治表態,多勞多得。
現時已有報道坊間有團體以二、三百至五百元不等招募八一七遊行人士,周融聲稱「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不會接受金錢交易,三位召集人會自行調查有關投訴,最高懲罰是摒棄他們出大聯盟,取消遊行資格。
收錢遊行並非犯法,「沉默的大多數」只是有興趣知道何以有價格差別,是否有人中間食價?今次遊行破天荒要報名,其實有經濟理由,因為不點算人數,又如何申報開支,向有關單位取回費用?如果大聯盟真的取消他們的遊行資格,豈非賠了夫人又折兵?「愛國」也不能叫人做蝕本生意啊!周融不要開玩笑了。
開誠布公是響應習近平主席反貪腐的愛國行為。今年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為民建聯題字籌款一千三百八十萬元已作出了最佳示範,周融要趕搭愛國列車,又豈能不好好學習,向公眾清楚交代反佔中的收入和支出啊?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