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針對外企的反壟斷調查行動一浪接一浪。繼美資電訊設備龍頭高通(Qualcomm)和微軟(Microsoft)被調查之後,內地傳媒披露,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小組近日突擊查訪平治汽車(Mercedes-Benz,內地譯名:奔馳)上海辦事處,多名高層被問話。另外,之前發改委對奧迪(Audi)和佳士拿(Chrysler,內地譯名:克萊斯勒)的反壟斷調查已接近尾聲,稍後將會發出罰單。
記者:黃尹華 鄭柏齡
據消息人士透露,發改委認為外資車企在華售價過高,又指定汽車必須在專門的4S店維修,維修的零配件價格遠高於市場價格,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中國汽車維修協會在今年4月份曾發調查報告指,內地售賣的汽車,其所有零件的總售價比整車高出六倍以上,遠遠高於國外三倍的平均水平。
針對零件獨家供應
有分析員認為,調查對進口車企如福士、寶馬集團等將受較大影響,但對中國自主品牌,或合資車企的影響甚微。大和繼顯汽車股分析員利新民指,反壟斷調查集中在汽車零件「獨家供應」問題上,在華晨(1114)、東風(489)及廣汽(2238)中,零件銷售只佔約5%盈利,如開放零件供應市場,並下調價格兩成,對上述三間車企純利影響料不超過2%至3%。
另外,如廠方下調新車建議售價,汽車代理商亦相應調低零售價格,未必影響代理商盈利;但計入零件供應因素後,利新民相信寶信(1293)、正通(1728)及中升(881)等代理商純利或下跌約2%。他補充,在反壟斷一事上,如中央開放汽車零件供應,長遠有利汽車維修業發展,現時上市公司只有新焦點(360)從事有關業務,零件生產商如新晨(1148)、耐世特(1316)亦有望受惠。
今年2月,發改委表示正對高通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稱其涉嫌過度收取專利費;在7月,工商總局又上門至微軟中國總部及上海、廣州、成都分公司突擊檢查,指Windows作業系統沒有完全公開,與其他系統造成相容性問題,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選擇性開刀 外資遭殃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國企的行政性壟斷遠甚於外資企業,但由於內地的民族情緒越來越高漲,中央選擇先向外資「開刀」,以呼應民意。另外,內地已經進入資本過剩階段,流入外資過多,當局已經不需要顧慮有關行動是否影響到外資的投資意慾。他預料日後針對外資的類似行動將會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