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真人直銷電話無孔不入,私隱專員公署調查發現,99%受訪市民直指這類電話非常滋擾。公署更發現部份直銷電話訛稱是銀行推廣貸款服務,但由於在境外打出,增加調查困難。公署促政府將真人直銷電話納入拒收訊息電話名冊監管。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稱,要保障直銷行業的20,000個就業職位,及想接受直銷資訊的市民。
記者:謝明明
公署早前委託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訪問534名年滿18歲的市民,結果發現91%受訪者曾收過真人直銷電話,比2008年同類調查多七個百分點,其中七日內收到六次或以上的比率更由8%激增至23%。99%受訪者認為這類電話非常滋擾,令人反感,影響受訪者對這類電話的耐性及興趣,導致這類直銷成功交易比率由21%下降至16%。
公署發現部份直銷電話由內地打出,訛稱某銀行來電,向消費者推銷貸款,但相關銀行根本無授權直銷公司。有消費者曾接獲自稱某銀行職員來電推廣貸款服務,本身是該銀行客戶事主不虞有詐,提供個人資料,怎料對方卻聲稱另一間銀行可提供更優惠的利率,企圖轉介事主予另一銀行的推廣員,惹事主質疑對方身份。事主向相關銀行及消委會投訴,發現銀行並無授權直銷公司推廣貸款服務,調查發現有人訛稱該銀行職員打出推廣電話。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蔣任宏指出,這類由內地打出的直銷電話使用香港電話號碼,而且經常更換號碼,要追查電話來源及識別由哪些香港公司授權非常困難。公署至今接獲306宗投訴,其中18宗涉嫌違法的個案轉介警方跟進,但至今未有成功檢控個案。公署於今年6月與律政司及警方商討,同意加強調查及檢控。
警方回應稱,由公署轉介的18宗涉嫌違法的直銷個案中,11宗因涉案電話由境外撥出,或投訴人不作追究而無法追查,其餘仍在調查中。警方會與律政司及公署合作打擊相關罪行。
自去年4月推出拒收訊息登記冊後,公署發現直銷公司並無理會受訪者要求停止來電,違反承諾一再來電的比率達42%,比08年同類調查的30%多12個百分點。蔣已去信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促請當局修訂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將真人直銷電話納入拒收訊息登記冊規管內。
蘇錦樑:須保障就業
政府一直以顧及直銷行業商機為由,不肯將真人直銷電話納入拒收訊息登記冊內。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昨稱,對是否規管真人促銷電話持開放態度,但他認為要保障直銷行業的20,000個就業職位,以及想接受直銷資訊的市民。他更歸咎市民不明白可向促銷商說不的權利,反要求公署多做宣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