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郡「水浸」 擁4,329億現金

巴郡「水浸」 擁4,329億現金

【本報綜合報道】股神畢菲特旗下巴郡出名現金多,上季業績更顯示該投資旗艦「有錢冇碇使」,現金水平高達555億美元(約4,329億港元),為畢菲特入主巴郡逾40年來最多。除巴郡外,不少私募基金亦有「水浸」煩惱。分析指,股市連番破頂,投資機構無平貨可掃,資金欠缺出路。
巴郡上周五公佈的業績顯示,截至6月底止持有現金達555億美元,按年增加近200億美元。
巴郡上市以來從不派股息,亦罕有作股份回購,持有現金一向較多。畢菲特希望以相宜價格收購回報有保障的企業,為資金尋找出路,如去年便夥拍3G Capital收購茄汁生產商亨氏。

股市高企 苦無投資機會

可惜近期股市表現強勁,其中標普500指數自2009年低位至今,已升近兩倍,投資者難以尋找平價資產,令多次揚言要「做大刁」的股神亦苦無出手機會。巴郡上半年投資在股市的金額錄20.5億美元,僅佔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但出售股份金額則增逾倍至29.6億美元。
事實上,面對「水浸」困擾的又何只巴郡,根據英國研究機構Preqin數據,截至7月,私募基金坐擁1.16萬億美元資金,創紀錄新高。
不過,與巴郡不同,巴郡的長期股東支持股神「嘆慢板」,不急於收購的策略,但私募基金則受投資者及合夥人的壓力,需要急切尋求投資機會。
黑石集團主席Tony James及Apollo Global Management聯席創辦人Josh Harris均曾批評,私募基金急於投資,令部份收購金額過高。根據PitchBook數據,首季金額逾2.5億美元的交易,是除稅、利息、折舊及攤銷利潤(EBITDA)的10.2倍,較前一季的9.8倍為多;根據顧問公司Bain & Co.,合理收購價應少於EBITDA的8倍,可見私募基金急於「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