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從一件小事講滙豐業績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從一件小事講滙豐業績 - 利世民

滙豐業績,應該有不少分析。其實top line只是稍遜於預期,沒有驚喜,也不算驚嚇,詳細內容恕我不贅。
我比較有興趣,是主席報告。三大重點,以老百姓可以理解的話去寫,就是:一,因為政府的各種要求,令銀行系統和人才的壓力前所未見。二,所以要極力挽回人才。三,監管機構矯枉過正,放條生路行行好吧。
金融海嘯過後,銀行從業員已經變成了高危行業。從前,是薪高糧準地位超然,如今則隨時官非上身罰錢坐監。當然,爆破過後,銀行業成眾矢之的,這一點是銀行從業員做夢也沒有想過的結局。可是,政治現實就是這樣:誰叫你們過去如此風光?記得曾經有個前銀行從業員講過:「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我家是印尼華僑,我們父母四十多年前來到了香港,但大伯父和很多親戚至今仍然居住在耶加達。大伯父為了生意,許多時都要中印兩頭走。我們家族幾代經歷過政治變遷,明白到人跑得快過錢的道理,所以財富則選擇停泊在香港。一直以來,在香港好幾家銀行,大伯父都有幾個只有入沒有出的戶口,亦相安無事。但是最近,有銀行告訴我們,說要我們將戶口結束。
銀行沒有告訴我們為甚麼要將戶口結束。但我跟大伯父說:「或許是監管機構的要求再收緊了,甚麼逃稅洗黑錢的。畢竟,你在香港沒有身份,他們要管理你的戶口,成本太高,生意寧願不做。現在BVI公司要開銀行戶口,也不容易。」
事實上,范智廉在報告中也寫道:「各業務部門漸漸將不成比例的避險考慮入決策中……個別職員擔心會受到批評……為保護自己和集團日後免受譴責,因而出此下策。」
大伯父問我錢可以收到哪兒?買樓嗎?香港和新加坡都對外人有歧視。
「買點股票好嗎?」買甚麼好?總之不要買銀行股,銀行業現在已經變成了政府的提款機,誰知道往後日子還有甚麼花招?還是揸現金好了,開個保險箱,將現金關進去,反正都沒有利息,對嗎?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