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空氣噪音結論違常理環評小組 指三跑報告難過關

質疑空氣噪音結論違常理
環評小組 指三跑報告難過關

【本報訊】機場擴建第三跑道計劃爭議不絕,機管局下周一將到環諮會屬下環評小組為三跑環評闖關,小組將分三日召開會議審議三跑環評報告。環評小組副主席熊永達昨於報章撰文,指機管局在報告提出的多項減輕環境破壞措施,都超出機管局能力範圍,若政府拒絕承擔責任,環評能通過機會很微。環保團體亦批評,環評報告對空氣污染及健康影響評估不足夠,內容矛盾,促環諮會否決報告。
記者:鄭啟源

環諮會環評小組將於下周起召開三次會議,討論三跑環評報告,下周一會議將先討論工程導致中華白海豚等海洋及陸地生態影響。環評小組副主席熊永達昨於《信報》撰文指,除非運輸及房屋局承擔責任,否則環評過關機會很微。他指,在保護白海豚問題上,機管局需要提出更多科學證據,如證明海豚在工程完成後會回流本港水域。
他又質疑,報告指三跑建成後,空氣質素將更好,噪音會更低的結論,與常理背道而馳,只建基於大膽假設,前提要粵港政府就減排協議無比成功,整個珠江三角地區空氣質素都大為改善,「這假設根本就是把兩地政府的誠信都賠上」。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早前聯盟與地球之友等環團組成的評估小組,委託專家進行「社會代價及回報評估」,推算三跑工程的社會及環境成本可達6,688億元,機管局評估三跑帶來的5,420億元經濟回報也無法彌補。

擬改建二號客運大樓

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周月翔指,三跑環評空氣污染部份的內容荒謬,若將港珠澳大橋環評和三跑環評比較,明明三跑落成後污染物排放增加,污染濃度卻離奇地由超標變達標。
擴建第三跑道計劃亦牽涉改建機場現有二號客運大樓,耗資28億元興建的二號客運大樓,2007年落成以來,一直被質疑是大白象工程,又因大樓只能辦理登機手機,欠缺行李處理系統,被譏為「假客運大樓」。記者昨下午到二號客運大樓觀察,使用登機櫃位人數有限,由於人流疏落,大部份商店門可羅雀,有商戶更指「可以成個鐘一個客都冇」。
機管局指,現時使用二號客運大樓旅客人次與預期相若,在三跑計劃下,目前主要為旅客辦理登機手續的二號客運大樓,須擴建成全功能客運大樓,不過方案仍處於設計階段,具體情況尚待落實。

三跑計劃牽涉改建二號客運大樓,大樓現時人流疏落,商店門可羅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