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有將近九萬多座大壩,有內地水電專家擔心,發展過快恐引發水資源危機,包括乾旱和食水安全問題。專家與攝影師花四個月時間,走遍中國的八條江、十座大壩,冀以影像喚起大家對水資源的關注。
環保團體大自然保護協會可持續水電經理安楷指,「九萬座壩,是非常令人震驚的數字。」亦難以估計這些大壩對周邊生態、社會造成多大影響。事實上,大壩建設過速,有機會令江河生態遭到破壞。因為水庫表面積大於河流,令更多水分被蒸發,可能令江河每年淺2.1米,長遠會影響河道,乾旱危機驟生。
2011年來長江中下游發生50年罕見大旱,各主要江河蓄水量較同期少一至七成,全國耕地受旱面積達9,892萬畝,有497萬人缺水;長江流域的魚獲數字,由80年代的20萬噸左右,下降到2000年的10萬噸,目前僅不足5萬噸。長江沿岸各種自然災害頻仍,學界一直指與三峽大壩有關,要求重新評價三峽工程聲音不絕於耳。
安楷認為,他並不反對建設大壩來發電,長遠來說人類的確需要以清潔能源,代替化學能源。但大壩建設需要完整的規劃,保證對河流的影響減至最低。「我們希望它放緩速度,多方面考慮生態需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內地發生水安全危機,香港卻在浪費水資源。去年因為本港雨量多,各水塘因大雨而流走逾4,000萬立方米食水。安楷指出,東江水供應計劃是時候檢討。「東江供水工程是從60年代開始修的,當時人口可能只有兩萬多,現在廣東一帶已超過200萬人。東江水量能否在未來保證這些用水需求,我們需要仔細再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