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經濟學教科書,講到NAIRU(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也就是「自然失業率」,總會隨便找個數字做例子。6%這個神奇數字,不知道是否因為這個原故,很多人都誤以為,到了6%,聯儲局就任務完成。
2%的通脹,也是因為同樣原因,成為了美國宏觀調控的標靶。記憶之中,佛利民在他的論述指出,央行應該將貨幣增長的幅度,調控在長期經濟增長的水平,例如2%。要留意,佛利民是說貨幣增長的幅度應該和長期經濟增長水平脗合,換言之應該是零通脹才對。不知為何,到了那群學藝未精的央行官僚手上,就變成了2%的通脹設定。
上星期,美國商務部公佈個人消費物價指數,上升1.6%;勞工統計局的時薪統計則比去年同期上升2%,失業率則為6.2%,非常接近聯儲局一直以來訂下的目標水平。假如這都不叫經濟復蘇,怎樣才算是?在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當中,鷹派之首,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的Plosser投了反對票。如無意外,這應該是聯儲局漸漸轉風的先兆。
2010年8月,伯南克在Jackson Hole透露了QE2,之後美股升足四年。今年8月,耶倫將會第一次在Jackson Hole發言;大會題目已經定為「重新評估勞力市場之動態」(Re-evaluating Labor Market Dynamics),究竟耶倫會怎樣去解讀快要接近6%的失業率呢?尤其是當薪金上升幅度和失業率回順都優於聯儲局的預期,耶倫很難繼續為超寬鬆的貨幣政策自圓其說。
假設今次Jackson Hole耶倫態度轉為強硬,美股亦未必最先受創。事實上,其他因為過去五年超寬鬆美元而形成之泡沫,最缺乏基礎因素支持,應該為美元區之不動產,例如香港。我知道,好多樓市大好友一定會話:「你都唱衰樓市咁多年,唱落去啦!」不過,就算一個壞了的鐘,每天也有兩次準確的時候。
「就算跌,都唔會跌好多。」跌多少,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辣招令買賣成本增,當蟹家散貨要再被政府罰一筆,那份怨氣不是講玩。不過做官的也必會說:「好在辣招一早遏止炒風,避免了無知市民入市,功德無量。」
還不快快多謝政府?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