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藝術時最期待就是上藝術歷史科了。除了可認識不同時代的藝術發展及演變,亦令自己對藝術家和藝術的本質更有認知。很多人可能認為藝術史是很沉悶的,但對我來說剛巧相反。它令我在每次出國旅遊的行程表上,加入了更多不同的元素,令旅程更豐富和有意義。
上次去法國南部,本計劃去Lascaux Cave看著名的洞穴壁畫,繪畫藝術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西班牙的Ei Castillo Cave內的壁畫,考古學家確認為出現於40,800年前古老的尼安德特人,人類的第一幅畫。洞穴的人都是野蠻人,男人以打獵為生。壁畫常見有野牛、野馬、鹿和人手的描記,多用點、線、形狀及圖案隨機地編繪,考古學家Dr. Henri Breuil認為繪畫是作為打獵的守護,是為了增加動物的數量而繪畫的。由於壁畫的主題皆圍繞打獵及野生動物,所以研究人員一直都認定是男性繪畫的。與此同時,歷史大都側重於男性主導,女性多留在家中,出嫁前要聽從父親,結婚後便要聽從丈夫。女性缺乏自主抉擇權,而研究人員亦從沒想過,那個年代的洞穴藝術家有可能會是女性。
但在去年一項新的研究表示,最古老的、包含人類遠古知識及歷史的洞穴繪畫,皆由女性創作,推翻幾十年的考古結論。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Dr. Dean Snow分析,在法國和西班牙的8個洞穴遺址發現有32對手的模板,用手指和長度的計算為法,確定75%的手印屬於女性,計劃由國家地理學會提供資助,學會認為壁畫是女性因為關心狩獵的丈夫和狩獵數量而在洞穴守候時繪畫的。
女性地位的傳統枷鎖
以往女性的藝術形式,大多為刺繡及紡織等工藝,由家裏年長婦人傳授。到了16世紀後期,就算真的有知識的女藝術家,都會被主流藝術世界中的性別偏見影響,而不能盡露光芒。大多數的藝術家都是男性,女性一直處於弱勢,直至18世紀末期,有不同的女性挺身而出,為女性在教育權、選擇權、生育權、家庭暴力及薪金平等等課題上,為女性爭取及發聲,情況才得以一步步地慢慢改變。到了今天,女性地位已不比男性相差太遠,亦趨向幾乎平等,但在地球的某些角落,女性還是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印度的性暴力和不平等的婚姻制度、阿拉伯及伊斯蘭國家女性不能接受西方教育、沒有法律保障、限制衣着的自由等,有些落後的地方,女性接受割禮的習俗仍然存在。
我們身處的香港一直都接受西方教育和思想,女性的地位到今天基本上跟其他西方國家一樣,男女平等,唯一基於中國傳統的影響,女性大都身兼多職,除上班外,家裏的孩子及各大小事項,在香港的女性都能兼顧。
【氣蘊生動】
撰文:葉蘊儀
九十年代歌影視三棲藝人,現為母親,2013年完成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課程,熱愛藝術工作,喜愛電影、旅遊及獨處,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
本欄逢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