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芝識之:讓孩子選擇跟誰姓? - 趙式芝

式芝識之:讓孩子選擇跟誰姓? - 趙式芝

女性地位在近100年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西方國家,妻從夫姓是一種習俗,據最新的調查指數顯示,現時在英國只有約60%的妻子選擇跟隨夫姓,即意味着有三成多的女性不願意跟隨夫姓,反映越來越多的年輕婦女加入了女權主義者的陣營。而香港的傳統也是女性結婚後,便成為別人的妻子,會冠上夫姓,但甚少聽聞「陳太」、「李太」她們有投訴,說不願意隨夫姓的事件,至於在中國國內,則早已廢除夫權婚姻制度。

最近有美國女性主義組織提出,小朋友是否一定要跟父親姓這個問題。人類的語言和文字的偉大之處,是短短的一個姓名,便包含和傳達了細緻的隱喻,只讓孩子跟隨父親姓,是否暗示作為女性、作為母親,在兒女的生命之中,不及父親來得重要?我認同這是一個很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最近看了作家Molly Caro May的一篇博文,她早年曾經向男友提議,將來生了孩子之後,希望可以讓孩子在18歲的時候,自己去選擇究竟是跟母親姓、還是跟父親姓。後來Molly生了女兒,她決定女兒的出世紙寫跟自己姓。Molly的母親跟她說,孩子將來上學後,若同學們知道是跟母親姓,可能會因此而遭受欺凌。面對外界種種壓力,Molly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正確,並珍惜和感謝另一半對她的尊重,她認為這個革命性的決定,令自己和女兒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
Molly這篇博文引起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她的男友很偉大,願意犧牲自己達成Molly的心願;也有人認為他是懦夫,作為一個男人,怎可以容忍這種事情發生?最近內地放寬一孩政策,在網上看到一個個案,妻子向丈夫提出希望第二個孩子能跟自己姓,原因是妻子的爸爸是家中長子,共有四兄弟,但四兄弟都只得一名獨生女兒,她眼見爸爸為了傳宗接代的問題而苦惱萬分,因此向丈夫提出這個建議,沒想到丈夫立即發火說寧願離婚,也不會答應讓第二個孩子跟妻子姓。
看了Molly的故事,某程度上我有一點兒羨慕,因為一個人的名字跟隨自己一生,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可以讓我自己選擇,相信我會將父親和母親的元素都加進自己的名字內,那麼每次向別人介紹自己時,都會同時包含着父母對我來說的重要性,也是更有意義、更喜悅的事情。隨着年代的變遷,女性主義抬頭,男和女的地位會越來越平等,孩子如何命名的方式可能漸漸會有革新,我期待這個演變的出現。
我和另一半楊如芯是兩位女性組成的家庭,經常有朋友會問我倆,可會考慮生育小朋友。我和楊如芯其實也有討論過,如果我們將來有了孩子,應該姓甚麼,跟誰姓,但未得出一個結論。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性格是不會過多顧慮或憂慮,但關乎到孩子的問題,我會十分謹慎地去處理,因為自己也是在破碎家庭長大,深切體會童年是很脆弱的階段,童年對我來說是困難的。
香港始終是一個較為保守的社會,是否生孩子其中一個障礙,是擔心將來孩子會受到歧視, 還有孩子面對媒體壓力的影響,莫說是同性戀家庭的小朋友,有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出世紙沒有爸爸名字的孩子,在入學的時候都要面對一定的困難。

趙式芝

趙世曾女兒,卓能(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慈善機構相信愛基金創辦人,愛好駕駛直升機。
( http://www.facebook.com/foundfaithin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