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上,我有很多隨便的地方,但要是涉及到水果這個範疇,我肯定是比較挑剔。
我對水果有種病態的堅持,總認為必須要每個去逐一檢視,所以這事情就無法交託傭人或司機幫忙,還是自己到街市或超市去親自挑選比較安心。當然,我也享受這樣一個一個去檢視水果的樂趣。
沙律材料多已熟透
我喜歡吃水果沙律,但盡可能不在外面的餐廳點來吃。因為我認為賣相漂亮的水果,一般都會直接拿去出售或切成果盤,只有次一等、不太好或已經熟透的水果,才會被用作水果沙律的材料。
我曾看過一家法國超市為了推廣一些味道好,但長相有點奇特的水果,而故意搞了一個廣告和活動,鼓勵客人買下這些水果時,就即場把它榨成果汁,證明外表其實不會影響味道。雖然我同意這個說法,但像這家法國超市的推廣,在香港還是比較少發生,因為香港普遍的餐廳,還是逃不掉會選用熟透的水果。
因此要是想吃水果沙律的話,我還是會保險地選擇自己去弄,這樣就能專門去挑選一些高品質的水果來混合做沙律。
為了處理各式各樣的水果,我還買下一大堆生果切割工具,例如用於哈蜜瓜或西瓜等水果的挖球器,專門用來把橙肉完整起出來的鮮橙起肉刀,我甚至還在網上訂了個車厘子去核機回來。可是買下這個去核機後才發現,除了能把核去掉外,它還會把整顆車厘子差不多四分一的果肉都削掉。這樣比較不化算,尤其當你買了一些美國進口、每一顆超過五元港幣的車厘子時,就尤其覺得心如刀割,所以最後還是會選擇只把車厘子上面的蒂部拔掉,就直接把它連核的放到沙律裏。
莓類要浸泡洗農藥
而更難處理的,就是藍莓或黑莓等的莓類水果,首先必須要用專門洗水果的洗劑浸泡一會,然後清洗其表面農藥,但同時間又不能太用力,不然這些莓子就很容易爛掉。小心清洗過後,又得把沾在每顆莓子上的水份吸乾,這樣才能保證水果沙律裏的水份不多,不致讓整個沙律太容易變壞。因此我會用那種厚身的廚房紙鋪墊在碟子上,然後一顆一顆的莓子排列在上面,讓廚房紙把其水份吸乾。同時也配合了我處女座的性格,會忍不住去數一下這些莓子的數目,跟整個沙律的其他水果之比例是否配合。在吸了一段時間後,又要拿另一張新的廚房紙,在每顆莓子上再輕輕印一下,把剩餘水份也吸走,但這個必須小心,不然就會把莓子壓壞,藍莓還好,受得一點力,但黑莓和紅莓就特別容易壓爛。這樣才能把莓子放進沙律裏。
蘋果要最後才處理
最後要處理的,應該是蘋果,因為蘋果不能太早削皮和切塊,否則會很快變色,所以蘋果應該是最後才處理的水果。
為讓水果沙律的保鮮期更長一點,要訣就是加入一點檸檬汁,也讓香蕉或其他水果不會太快變色,影響外觀。
對我來說,做水果沙律是一件嚴肅和專注的事情。許多時候在星期天早上,由出門買水果,回來清洗整理,到最後把它們混在一起,就花掉大半天。所以每當有問題解決不了時,我都會專心去做一個水果沙律。創作人都應培養一種嗜好,好讓自己思考不順時可以當作打坐入定。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