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圖書館借得這本鼎鼎大名的書,長谷川義史的《我吃拉麵的時候》,正想找機會跟女兒一同看,未料她自己先看了。她一點不喜歡,尤其是最後。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曾邀台灣童書作家林真美來港,向香港家長介紹童書裏的大世界。這世界裏有許多珍貴的價值、教訓和想像空間在其中,不用大人正襟危坐地說理,童書自會刺激孩子思考,把道理滲出來。
林女士給我們介紹這書,是她把日文原著翻譯成中文的。封面是可愛到不得了的男孩在吃拉麵,打開第一頁,「我吃拉麵的時候,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故事一直橫向緩緩伸展,「隔壁的花斑貓在打哈欠時,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然後,隔壁的隔壁的阿泰在廁所沖水,他隔壁的小悠在拉小提琴。後來鏡頭由隔壁變成隔壁村、隔壁村的隔壁村,以至隔壁國家的男孩女孩在做什麼。
隔壁國家的孩子有的在背小寶寶,有的在打水、在拉牛耕田,或拿一車子麵包上街賣,反正不是先進國家小孩會做的事。最後,「遠在山上的一個國家的男孩倒下去。」
女兒就是看到這一頁害怕起來的。她以為這是一本搞笑的書,這一頁令她很介懷,不想再看。我把文本照讀了,也沒說這男孩是死是活。她顧左右而言他,說他在玩、在吃東西,口不對心。
我想到的,是戰火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