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屹立調景嶺58年的普賢佛院,1996年因政府清拆調景嶺村而逼遷至前調景嶺警署,成為全港唯一「警署佛堂」。18年後今日,西貢區議會擬豪花2,300萬元公帑把警署改建成風物資料館,第二度欲搬走佛院,地政總署更定下死期,限令佛堂11月底前搬走,令見證調景嶺歷史的佛堂隨時消失。18年前以跳樓抗議清拆調景嶺的佛院主持劉建國堅拒遷走,強調為守衞佛堂,他會與村民再次抗爭到底。
記者:郭美華 洪藹婷 梁偉權
普賢佛院位於將軍澳寶琳南路已荒廢的前調景嶺警署內,腳下是昔日調景嶺村,環境清幽。佛院開山祖師1937年七七事變時由河南輾轉來港,並於56年在此建佛院,為死去的村民做法事,及提供地方供奉先人。院內設有宗烈祠,供奉開山祖師帶來的黃花崗72烈士靈位。96年政府強拆調景嶺村,政府曾建議撥地讓佛院重建惟涉反口,最終佛院僅獲賠70萬元及以象徵式一元年租續租調景嶺警署,並存放了記載300名已故村民的「靈位黃紙」供拜祭。
地署下令11月底前搬走
事隔18年佛院又被逼遷,因特首決定各區議會可各獲一億元作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西貢區議會去年遂決定花約5,000萬元在前調景嶺警署一帶建立文物行山徑,包括花2,382萬元把警署改建成風物資料館,展示將軍澳歷史和出售紀念品,並已獲民政事務總署批核。劉建國昨接到地政總署信件,下令佛堂須在11月28日前搬走,劉指政府區議會從沒諮詢他,感極憤怒:「區議會唔係幫我哋小市民咩……你一面話起歷史風物館,但就要先將一個最有歷史價值嘅地方遷拆,咁你仲講乜保留歷史?」他強調佛堂屹立58年,「係中國人、調景嶺村民嘅祠堂,你憑乜要佢讓路?」
多名受訪善信及舊村民均感可惜,希望政府收回成命。但西貢區議會主席吳仕福堅持繼續計劃,他指調景嶺警署歷史悠久,串連附近文物可彰顯將軍澳歷史,又質疑普賢佛院只是私人佛院,政府租約早已訂明可隨時收回。
區議員方國珊批評,只為建資料館要花2,000多萬元公帑兼逼走已屬於調景嶺歷史一部份的普賢佛院,有浪費公帑之嫌,她提出可採混合模式,即容許佛院繼續運作,但要讓出地方以容納資料館。民政事務處指佛院可自行覓地重置及搬遷,若佛院希望再使用政府用地,須向地政處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