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再陷債務違約

阿根廷再陷債務違約

【本報綜合報道】阿根廷因無法在限期前與債權人達成協議,評級機構標普更將當地評級調低至「選擇性違約」,意味該國面臨13年來再度債務違約。央行前行長Martin Redrado預計違約令當地經濟最多損失1個百分點的增長,令衰退情況雪上加霜,並影響當地金融穩定。
標普昨指,阿根廷無法在債券到期前向債券持有人支付5.39億美元利息,因此將阿根廷長期信貸評級,由CCC調低至選擇性違約,為阿根廷於2001年因無法償還950億美元國債後,再次違約。不過標普指若該國能化解違約危機,會重新檢討該國屆時面對的法律風險、重新與國際債市接軌的能力及整體信貸狀況。
阿根廷在2001年違約時,有92%債權人願意接受重組,但有約7%的對沖基金債權人拒絕,堅持持有舊債券,並要求阿根廷全數歸還債項。
阿根廷原須於今年7月1日向重組債持有人支付5.39億美元利息,但由於早前美國法院裁定,阿根廷支付利息前,須與持舊債的對沖基金達成協議;惟直至周三30天的寬限屆滿,雙方的談判仍無進展。阿根廷經濟部長Axel Kicillof指,對沖基金債權人是「禿鷹」,不會在被「敲詐」的情況下簽訂任何協議,現時亦無計劃與對沖基金債權人進一步商討。

通脹恐惡化 加深衰退

分析指,當地現時估計通脹率近40%,違約勢令阿根廷的通脹問題進一步惡化,加深衰退,可能會破壞當地金融市場,令當地貨幣披索及債市波動;當地政府亦更難在國際市場借貸。
不過,分析指,阿根廷現時經濟雖然脆弱,但不是如2001年時陷入危機;另當地於2033年12月到期的43億美元債券價格,昨日曾升11.8%至95.57美仙,為自2010年以來最高,反映市場看好阿根廷最終能化解危機。
至於對國際債市的影響,分析認為由於阿根廷2001年違約後,已被國際金融市場孤立,2001年阿根廷國債佔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的20%,如今只剩1.3%,反映當地違約對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