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港燈套現 售屈臣氏權益 和黃負債率12年新低

分拆港燈套現 售屈臣氏權益 
和黃負債率12年新低

【本報訊】李嘉誠去年9月一聲「全面減債」,和黃(013)透過分拆港燈(2638)代母孭債,以及出售屈臣氏權益,9個月內將淨負債比率降至17.1%,為12年來新低。與此同時,香港佔和黃除稅息前盈利(EBIT)降至12年新低,佔集團12%,排在四大營運地區最尾,相信是與港燈改變入賬方式有關。
記者:孔雪茵 石永樂

去年今日,美國退市及息口走勢未明朗,面對系內高負債水平,李嘉誠憂心忡忡,曾向部份傳媒表示,集團要進行全面減債,亦在今年中期見改善,當中和黃淨負債比率由去年6月底20.5%,降至今年6月底17.1%,淨負債總額削95億元至1,082億元。過去3G業務推高和黃負債,2005年曾高達37%,目前雖然債已減,惟未重返收購3G前低於1%的水平。長實(001)中期淨負債1.6%,按年跌4個百分點。

李嘉誠指即使上半年環球經濟疲弱,但對下半年仍抱建設性展望。

「自強不息」 似向政府示威

回顧期內,長和系減債最重要一步,就是電能實業(006)分拆港燈上市,不但套現逾400億元,還要港燈償還母公司貸款275億元,減債話咁易。及後和黃向淡馬錫出售屈臣氏約25%權益,套現440億元,將當中70%派予股東。收息的長實更倒貼13億元向自己股東派特別息,由此可見當時長和系手頭鬆動,減債行動大致完成。
事實上,李嘉誠在和黃「主席報告」口脗亦見放鬆,表示即使上半年環球經濟疲弱,及政策持續影響若干營運的市場,但對下半年抱建設性展望(constructive outlook)。若無不可預見的重大不利因素,相信下半年達到經常溢利增加及強勁現金流的目標。
自去年不斷多次否認「撤資」,李嘉誠在長實業績報告有含蓄暗示,標題為「自強不息,商機無限」,並稱長江集團在「各地投資經營規模大小將根據當地政治、經濟及營商環境,以股東長遠利益為依歸」。若配合長實近年如何變身,「自強不息」似向港府顯示,即使香港無得玩,長江集團亦不愁無路走。

港佔EBIT比率降至12%

作為系內本土含量最高的長實,近年竟然夥拍同系公司收購歐洲基建業務,去年開始,港府遲遲不向長實批賣樓紙後,「走出去」動作越來越多。長實上半年物業及酒店盈利按年增14%至63.9億元,基建盈利則升24%,雖然只貢獻約9億元,但意義重大。正如李嘉誠2月時講過,若長實賣樓不達標,就是靠海外業務。
香港佔和黃上半年EBIT,由去年同期15%降至12%,低於歐洲、加拿大及中國。與此同時來自財務及投資收入佔比由2%增至7%,相信是由於分拆港燈後,不能再將應佔港燈盈利列入香港區EBIT,而是將收取相關的股息,視為投資收入入賬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