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年3月8日馬航班機MH370消失在印度洋的事件仍然歷歷在目的時候,沒想到七月份的一星期內,居然發生三架民航機致命空難。先是17號馬航MH17班機在烏克蘭東部墜毀,機上298位乘客及機組員全部罹難;接着是23號台灣復興航空在澎湖墜毀,造成48人喪生;然後是24日阿爾及利亞航空MD-83班機在撒哈拉沙漠邊緣墜毀,116名乘客及機組員死亡。
今年還有5個月才過去,但因空難死亡的乘客已超過680人,比過去3年的全年總數還多,在不是發生戰爭或恐怖襲擊的情況下,這樣的數字,對於民航業來說絕對是黑色2014。其實飛機是相對安全的交通工具,參考過去十年的資料,除卻戰爭和恐怖襲擊的因素,平均一億人次只有兩人喪生。
我曾和大家介紹過,導致航空意外的因素大致包括:(一)機件故障,維修檢查不夠全面;(二)天氣因素,碰上雷暴或打風等;(三)人為因素,機師反應不及或判斷錯誤;(四)機場控制塔出現溝通問題等。而每次意外的發生,背後不會少於四個因素,若能及時在四個因素中拿走一個,很大機會阻止意外發生。導致意外發生的真正原因,有待國際民航組織去調查,一般一單意外調查需時一年,如今一星期發生三宗意外,相信國際民航組織一定很頭痛。
觀乎是次台灣復興航空和阿爾及利亞航空的空難,很大有可能和天氣因素有關。現時出現全球天氣暖化,和人類的生活有直接關係,當我們開冷氣、暖氣,或工廠排放廢氣時,這些能量直接升上天空,導致極端天氣問題的產生。空難的發生,希望能令大家醒覺,別只顧着追求舒適和方便,忽略了環保的重要性。
人類的建築物需要能源作維持,因此是破壞地球資源、製造污染的其中一個源頭。我在英國讀建築時,大學老師是一名出眾的智慧環保建築師,擅長將建築物和大自然生態融為一體,有環保概念的建築物,可以減少碳排放,相信這會是全球的大趨勢。
隨着香港國際機場計劃興建第三條跑道,本港對航空從業員的需求將繼續增加,預料香港航空業在未來20年將增聘約14萬人。有興趣成為飛行員,或者有志加入航空業的朋友,在此向大家推介香港飛行總會舉辦的「Private Pilot License Ground Theory Subject Course」(私人飛機駕駛執照地面理論課程)。
課程將於10月開辦,內容包括航空法、空中航行、空中氣象學、飛機儀表、飛機型號、機身、飛行原理、無線電通話等。即使不打算加入航空業的朋友,也可報讀此課程以增加航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