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滙悶局 成交瀉8%

外滙悶局 成交瀉8%

【本報綜合報道】環球經濟增長持續疲弱,加上歐美低息環境未變,令滙市缺乏方向,波幅越縮越窄,投資者寧願靠邊站,導致成交量錄得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
環球六間主要央行發表的調查顯示,全球外滙市場今年4月每日平均成交額為4.1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46萬億美元下跌約8%,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當中北美地區的跌幅接近20%至8,110億美元,為跌幅最大地區。至於佔全球交投最多的英國,4月成交額按年下跌6%至2.4萬億美元。其他如加拿大和澳洲則分別錄得8%及5.2%跌幅。

歐美續低息 炒家難搵食

《華爾街日報》引述的分析指出,歐美等主要央行一直維持低息,加上環球經濟增長持續不振,令幾大主流貨幣的走勢處橫行格局,眼見能押注食「大茶飯」的機會少之又少,很多炒家靠邊站不入市。以摩根大通外滙波幅指數為例,7月3日曾跌至5.29的新低,儘管近周有所回升,以昨日的5.59而言,仍屬極低水平。
顧問公司Coalition資料顯示,全球十大投資銀行的定息收入、貨幣和商品部門,今年首季收入按年平均減少15.7%,而多家專攻外滙交易的大型基金,例如FX Concepts等去年都關門大吉,成為市況悶局下的犧牲品。
報道指出,日本央行去年4月推出的無限量寬政策,吸引炒家一窩蜂沽空,但今年日圓出乎意料反彈,致使部份淡友平倉,而年初看好美元今年表現的好友因碰釘而鳴金收兵,都令滙市交投減少。
然而,聯儲局今年10月將結束買債,距離恢復加息日子應為期不遠,分析預期隨着儲局貨幣政策轉調,滙市成交及波幅應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