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加坡華僑銀行全購永亨(302)塵埃落定,逼加價不遂的國際知名對沖基金Elliott Capital最終投降,接納收購要約。華僑接收合共97.52%永亨股份,成功超過九成私有化門檻,可強制接收餘下股份,以及撤銷永亨在港的上市地位,象徵香港再少一間本土銀行。
記者:孔雪茵 郭曉琳
自Elliott買入永亨股份一事曝光,金融界人士便買定花生,等睇國際級對沖基金狙擊永亨的重頭戲。全購要約昨日截止,卻出現反高潮結局。華僑最終收到約2.92億股,相等94.55%股份接納收購要約。再計及華僑從市場掃貨股份,持股達97.52%,意味只有2.48%股東不接納要約,亦可因而推算持股7.79%的Elliott已經投降,狙擊永亨失敗。
Elliott埋單未必輸錢
有市場消息透露,Elliott亦曾經向華僑要求加價,惟華僑未為所動,並在Elliott入股九個交易日後,宣佈不會加價。當時華僑舉動未令市場釋慮,因為今次私有化以全面收購形式進行,若接納股東不超過九成,大股東不但要維持永亨上市地位,還要減持永亨股份,以保持25%的法定公眾持股量。Elliott只要增持或聯合其他股東持有超過一成永亨,便可成功阻止私有化。惟持有永亨7.4%的安本(Aberdeen)上周四公開表示接納要約,粉碎與Elliott聯手阻撓永亨私有化的傳聞。
Elliott雖鎩羽而歸,但相信未必要損手。根據有限公開資料顯示,其持有2,400萬股永亨,當中870萬股的買入價,相等每股要約價125元,餘下股份應以低過125元購入,最後能夠全數以125元向華僑出售,Elliott在逼加價一役仍是除笨有精。
華僑:加快整合業務
據接觸過Elliott的市場人士指,該基金最辣之處是動輒派出強勁律師團隊進攻狙擊的目標,甚至監管機構,而且具坐貨多年的財力及耐力。Elliott的胃口不只是上市公司,早年曾購入大批阿根廷違約國債,然後要求阿根廷回水,雙方惡鬥逾10年,Elliott最終勝訴。2008年Elliott亦連番增持盈大地產(432)股權至16%,逼電盈(008)加價不遂後,反而增持至23%,糾紛四年後終令盈大讓步回購。
華僑行政總裁錢乃驥透過新聞稿表示,對要約結果感到欣慰,將進行全面接管永亨銀行的相關程序,亦加快整合兩間銀行的營運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