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第二季度,外滙基金期內錄得投資收入374億元,較首季度增加243億元或185%。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曾在公佈首季度外滙基金表現時,對投資市場的預測為「投資市場屬相當困難一年」,惟今次口風轉中性,僅稱「下半年的投資前景並不明朗」。
記者:董曉沂 黃珮琳
對於整體市場展望,陳德霖今年2月時,曾稱若今年外滙基金可保本已不錯,至5月公佈外滙基金首季度表現時,曾稱投資市場屬相當困難一年,但在公佈外滙基金的新聞稿上提到,上半年投資環境相對平穩,故在股票及債券的投資組合有不俗表現。
對於後市看法,陳德霖口風則相對中性,稱仍需觀察美國經濟的復蘇步伐,及留意聯儲局停止買債後,美國利率正常化的步伐和幅度的不確定性,金管局會繼續謹慎管理外滙基金,且深化多元化投資(俗稱另類投資)工作。
另類投資零收益
回顧今年上半年表現,主要受債券收益266億元帶動,令今年首6個月外滙基金投資收益達505億元,扣除其他支出等,錄得淨收入478億元,外滙基金累計盈餘則增加289億元,基金亦支付139億元予政府作財政儲備。
倘單計第二季度,除債券錄得134億元收益外,港股投資收益更按季扭虧為盈,轉賺87億元,其他股票更錄得160億元收益,較首季度大增逾3倍。惟其投資表現並非全數表現亮麗,外滙投資季內錄得7億元虧損,而包括私募股權及房地產投資的其他投資(俗稱另類投資),去季則見零收益,惟該數字並未反映有關房地產及私募股權投資,在今年6月底的估值變動,估值僅截至3月底止。
所謂另類投資,為金管局於2008年引入,相關投資資產比例上限,為不超過外滙基金累計盈餘的三分一,主要用作投資較高風險的私募基金及房地產等資產,務求拓闊外滙基金投資的多元化;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亦曾稱,希望另類投資可爭取「中長期高啲回報」。
債券投資表現佳
由於聯儲局未有明確的退市時間表,且釋出有意維持低息環境一段時間的訊息,令今年第二季度美債孳息較3月底輕微回落0.1厘,對以債價市價入賬的外滙基金相當有利,加上債息回報,令外滙基金債券投資連續兩季錄得不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