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媒體賺錢三招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媒體賺錢三招 - 利世民

媒體要賺錢,其實有很多方法。
一,找一條不問價追的大水喉。但正如某保險廣告的名言:「再鋒利的寶刀,都有生銹的一天。」靠一條大水喉灌溉,萬一水源枯竭,即時出現存在危機。很多時,不問成本的單一資金來源,想要的是政治影響力。所以,政治立場清晰的媒體,通常背後金主的身份也甚為明顯;支持的人,當作每天的精神食糧,持不同意見的人,不但會有戒心,甚至會視之為精神毒品,避之則吉,影響了媒體跨越光譜影響廣泛群眾的能力。

二,廣告。這是多年以來人所共知的媒體盈利模式。媒體以內容吸引眼球,在視線範圍內,放廣告希望觀眾讀者「唔覺意」接收到有關資訊。理論上,傳送資訊的邊際成本越低,媒體就越賺錢。不過,大前提是,媒體有權力去決定廣告在甚麼地方,甚麼時候放送。這種傳統廣告的收費高,成效低,但媒體有話語權,廣告客戶不得不乖乖奉上真金白銀。三十多年前,是舊媒體的黃金年代,做傳媒和廣告,風光到不得了。互聯網出現,傳送資訊的邊際成本低處未見低,可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平台,做網媒吸眼球的策略,似乎是走錯了路。

很可惜,多數新媒體由舊媒體人主理,將從前的廣告概念用在互聯網平台,生意做得艱難,新舊媒體的衝突也份外明顯。話說回頭,無論新舊媒體,最重要的廣告功能是要影響消費決定,所以最有利可圖的平台,主題大多數都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政治反而是票房毒藥。

三,其他收入。「還有其他收入?」事實上,今時今日做媒體的,有人賣置入式廣告,將收費和免費的內容混在一起,也有人靠搞活動增加收入;媒體的角色,由販賣眼球,變成販賣公信力。做財經評論的,老早就知道這個秘訣,開班授徒有之,搞講座吸客有之。其他類似的民意領袖,各師各法,全民都變成高級高效的推銷員。媒體最大功能,就是捧紅意見領袖,角色也更像一個經理人。
靠捐贈和收費,free rider太多,大多行不通,原因昨天已經詳細解釋,不贅。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