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下稱一手新例)實施逾一年,今年上半年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下稱銷監局)投訴個案創紀錄以來新高,但繼續「零檢控」,亦未有交代投訴類別中的詳細內容,令市場不禁對其威信力有所質疑。有立法會議員更直斥,當局「講就凶狠」,一味只管「出口術」。
記者:黃嘉銘 陳家雄
根據銷監局網頁的最新數據及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由1月1日至6月30日止),局方接獲的查詢及投訴數字共696宗,分別為662宗查詢及34宗投訴,前者較去年下半年少近一成半,但後者數字則較去年下半年多3宗或一成,創有紀錄以來新高。
不過,期內局方採取檢控行動的個案數字繼續為「零」,同時亦未有交代投訴中的詳細內容,只是投訴類別中作簡約分類,「其他」一項更佔當中的38%,局方亦未有為所謂的「其他」投訴個案的性質及內容作任何交代,即是一個「謎」。
繼「其他」一項外,投訴類別中佔最多的是「失實陳述及傳布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佔7宗,局方回應本報查詢時指,被投訴的人士包括賣方、地產代理行及地產代理,涉及6個發展項目或期數,但實際上是來自那些項目,又是一個「謎」。
另有5宗有關售樓說明書投訴及兩宗有關參觀已落成一手住宅物業的投訴,後者的投訴只涉及一個發展項目或期數,市場估計大有可能是近期的賣樓賣到滿城風雨的長實(001)大埔嵐山。
銷監局重申,局方已陸續就違例的行為的調查結果,連同是否展開檢控行動的建議及理據,提交律政司刑事檢控科考慮。當有個案進入了檢控程序時,銷售監管局會公佈有關統計數字。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表示,法例賦予銷監局權力,需要時要切實執行,要有足夠的懲處,才具阻嚇作用,否則形同虛設,監管有名無實,讓發展商上下其手,最終令買家和小業主受害。
促修例堵塞漏洞
對於當局過去對於發展商涉嫌違例銷售新盤只是關注或調查,而並無任何檢控,范國威認為,當局一味只管「出口術」,只是在公關層面營造良好假象,「通俗啲講:『講就凶狠』,但實際都沒有做到嘢出來,銷監局絕對就係呢一種狀態。」
他又指,個別大型地產商,例如長實具牽頭作用,「佢做咗(涉嫌違規),過咗骨,好似就奈佢唔何,咁其他發展商就會跟佢呢啲做法。」
范國威建議,修例堵塞漏洞,但主要視乎政府有無決心,「會唔會只係當銷監局係花瓶,扮被市民睇,佢哋有做到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