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美股腳軟之際,A股突然發力,跑贏全世界,帶起H股指數之餘,亦令港股打破悶局。金管局日前首撰文剖析資金湧港,重申港元強勢主要由派息、併購等「一般商業活動」所致,不認同資金為滬港通提前預備港元。金管局補充,今年6月至9月H股派息高峯期,涉及約2,000億元,H股公司收入大部份並非港元,所以有龐大港元需求。
最近收到最多的信件,是H股寄來的支票,時間上與近期港股急升吻合。早年筆者認購所有內銀股,近日相繼寄來去年度股息。作為小股東,數量不多,金額有限,以收到約5,000股工行(1398)股息為例,被扣去一成股息,仍有1,500餘元落袋,可以當作茶煙錢。但部份基金大戶,持有數百萬計H股,收息動輒千萬元,近日大市亢奮,相信基金將股息重新投入中資股,機會頗高。
滬港通前有蜜月期
2,000億元股息錢打個五折,一半由基金大戶持有,都有千億元新錢,大市㷫烚烚,留作現金不如落場炒轉更實際。故近日成交急增,可解讀為股息錢掃起中資股,相信未來數日成交量有望維持700億至800億元。
新錢買股如沒有特定對象,ETF是最方便最穩陣的。去年7月中旬A50(2823)股價由8.5元水平,一周內抽上至9.3元,升幅近一成,但隨後極速打回原形。上周A50同樣由8.6元水平起步至昨收報9.51元,升達一成。究竟今次只是歷史重演,純粹因股息錢入市買貨,抑或是新一輪升市序幕,個人傾向相信距離10月滬港通正式開通前,還有一段蜜月期。 原因與A50股價較每股資產淨值(NAV)存有相當溢價有關。A50每逢有新一輪升浪股價普遍造好。以去年第三季及第四季末為例,A50股價相對NAV,最多曾有逾8%溢價。ETF的資產是一籃子股份,股票值幾錢,ETF理應就值多少。有溢價代表資金願意以較高價錢買貨,如持續有溢價出現,某程度反映市況有轉勢迹象。今年以來A50平均溢價有3%,近一周逼近5%,是今年初以來最高。如能保持5%以上約一周,A股中短期可望展開新升浪,A50亦能水漲船高。
王昇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本欄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