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管局普通科門診長期病人逼爆,局方正在三區推行公私營協作的試點計劃,鼓勵高血壓病人轉往私家醫生求診,病人一年內最多求診10次,每次只需付45元的門診價。但計劃推行至今,三區僅得78名私家醫生參加。香港醫學會批評該局提供的資助「出手太低」,令參與醫生人數偏低。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表示,上月底開始分批聯絡合資格、即病情穩定及向門診求診超過一年的高血壓病人,介紹計劃內容。初步估計,三區共60,000名合資格病人中,最終會有10,000人參加計劃,為期四年。計劃稍後將推展至糖尿病。
每次診症資助平均225元
截至本月23日,三區共300多名私家醫生中,觀塘及黃大仙兩區共有53名私家醫生參與;屯門有25名醫生參與計劃。已有門診病人經計劃向私家醫生求診。張偉麟指出,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可用公院價格向藥廠購買相關藥物,以減低成本,藉此增加計劃吸引力。
在計劃下,高血壓病人每次向私家醫生求診,只須付「門診價」45元,一年最多求診10次,包括四次慢性疾病、六次傷風等偶發性疾病。局方向參與私家醫生,資助每次診症平均約225元,連同病人每次支付45元費用,醫生一年合共收取2,708元。
參與計劃、在屯門一間醫療集團執業的兒科專科醫生劉孟蛟表示,一般病人要轉介普通科門診,跟進高血壓病情須輪候超過一年,相信計劃有助縮短整體輪候時間。門診病人轉向私家醫生求診,可由同一名醫生診症,方便跟進病情。他已接到四名門診病人的求診預約。
醫學會前會長謝鴻興相信大部份參與計劃的醫生均來自醫療集團,一般私家醫生參與意欲偏低,因醫管局資助額不吸引,「私家醫生要計算工作成本、時間、壓力同風險,當局出手實在太低。」他建議整個計劃資助連同病人每次自付費用,一年應超過3,000元。